大皖新闻讯 记者5月13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印发。方案提出21项80余条新举措,将通过“产学研”“产学用”“产研金”“产研服”融合行动,及企业主体提升行动和政策赋能提升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安徽启动顶尖孵化器建设布局

《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与科产同频共振的服务平台体系。今年以来,安徽省启动顶尖孵化器建设布局,提出到2029年,在全省建设10家顶尖孵化器,进一步贯通科技创新、转化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全链条,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顶尖孵化器突出“种子”发现、企业育成、平台服务、投资促进、资源融通五大功能定位,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建设。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专业型顶尖孵化器,推动区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通过专业化服务,转化一批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硬科技成果,产出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行业技术领先优势的硬科技企业。

同时,强化金融对顶尖孵化器的支撑作用,鼓励顶尖孵化器自建或合作设立硬科技投资基金,招引专业风险投资团队,持续优化运营模式。通过省外招引、整合共建、挖掘提升等方式,推进顶尖孵化器建设。

目前,顶尖孵化器的建设培育工作已经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5个领域形成了首批建设榜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组织相关建设主体进行揭榜申报。

安徽超七成本科专业点服务新兴产业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至关重要。《行动方案》在“产学研”融合行动中提出,建立学科专业超前适配产业发展机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坚持“产业发展哪里,专业布局就跟进到哪里”,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2022年以来,全省高校新增本专科专业点1559个、改造675个、停招撤销1568个,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点占比达到72.16%。

特别是强化新工科建设,2025年,省属高校新增93个本科专业点,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61.3%;新增342个专科专业点,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53.2%。

接下来,安徽将重点抓好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分类建设机制。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

同时,建好安徽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聚焦产业需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争创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实战化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此外在科研水平提升方面,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推动高校有效支撑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产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推动产生一批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安徽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