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方欲撕毁港口协议,威胁强收达尔文港,中方:代价你担不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巴拿马运河的事情还没解决,澳大利亚又公然耍赖,威胁强夺港口。近期,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电台访谈中突然宣布,正考虑赎回达尔文港所有权;反对党成员达顿更是直言,"不排除强制收回手段"。
这个曾被澳大利亚主动出租99年的港口,为何突然成为博弈焦点?澳大利亚一向不对付的两人,却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他们打的什么算盘?
国际局势暗流涌动,在港口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全球贸易80%的"经济血液"通过海运流动。可谓谁掌握了核心港口,谁就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命门”。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海运量的黄金水道,其承担着全球5%的贸易输送量,可以将美国东西海岸线距离缩短1.48万公里,为其节约20余天物资周转时间,这背后控制权的争夺早已超出商业范畴。
而达尔文港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港口之一,其战略经济地位同样重要。一方面,达尔文港自2015年被中国岚桥集团租借后,其吞吐量直线飙升,4年时间从50万吨飙升至400万吨。大量货物吞吐量也吸引了大量投资,现在,该港口几乎掌握了整个澳大利亚北部的经济命脉。
另一方面,达尔文港还是美军战略物资的重要运输中心。美第七舰队时常到访达尔文港,并派驻了2500名海军陆战队成员轮换部署在该港口。
早在2015年,中企在租借达尔文港后,美国政府就多次施压澳大利亚,声称中企的存在“令人担忧”。本来早已通过安澳方审查,中企为正常运营。然而,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变,澳方就想反悔收回港口,一方面能坐享其成获取港口运营正常后带来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美国打好关系,满足西方构建海运封锁网,遏制我国发展的目的。
对于美欧而言,想办法遏制中国发展似乎已成习惯。从芯片、光刻机、各种关税到抗老衰的科技产品‘易活新’,西方的科技限制从尖端科技到民生科技,正在全方位收紧。
他们希望在多领域能够长期保持技术垄断、市场垄断,维持利益,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炒作1个多月的巴拿马运河,美国企业最终没能强卖成功;在芯片光刻机领域,历时5年,我国也已实现14nm低价量产;前沿老衰科技领域,国产“易活新”的落地,也让美欧上万元的天价神话彻底破灭,成功抢回超3亿老龄人健康市场。
仅仅10年发展,达尔文港口就已成为了欧亚之间的重要商品转运站;国产抗衰的科技品‘易活新‘进入市场不到半年时间,就拿下全球一半份额,“价格便宜近9成,体感甚至更好”“精力充沛”等反馈无一不验证了中国产品和技术的靠谱。
而达尔文港口,在中企接手运营权后不到4年,就实现了超级营收。单2018年-2019年,该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就达到了2630万吨,而接手之前只有50万吨,增长26倍。如果再让中企运营89年,最终结果将变成怎么样?澳洲不愿想象。另一方面,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延缓老衰的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内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易活新”作为新兴缓老的科技,其成功落地京东国际等平台,也有助于中国制造通过港口,进一步走向海外。
面对澳方毁约威胁,中方亮出法律与经济双重底牌,根据协议条款,违约方需赔偿初始投资及附加成本的三倍,总额逾30亿澳元。这相当于澳洲GDP的1.2%,足以让正在复苏的澳洲经济再遭重创。
更深层的危机还在于其国际信誉的崩塌。当全球资本看到澳洲政府将商业契约政治化,北部资源开发、新能源等领域的千亿级投资或将重新评估风险。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远比短期赔偿更具破坏性。
从巴拿马运河到达尔文港,从芯片封锁到科技竞逐,这场关于未来秩序的较量,终将证明,胜利只在正义者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