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的养生局一身体的时间。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日有十二时。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计时方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日知录》中记载: "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 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已也, 日中者午也, 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对应到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00-1:00--胆经

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这段时间,天由暗转亮,老鼠最为活跃,因此又叫“子鼠”。夜半是一天中极阴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已降到最低值,宜入睡保养身体,忌熬夜。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肝生成胆汁,胆储存胆汁,肝胆相照。很多人熬夜后感觉口苦,其实是肝胆经络不通,导致胆汁上溢导致口苦。

子时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休息好了,第二天头脑清醒,做事就有效率。而此时人体较为虚弱,也最宜休息,同时睡眠质量较高,最能够解乏。

丑时 1:00-3:00--肝经

每到丑时,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因此将这一时间段称之为“丑牛”。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丑时肝经当令,应熟睡养肝,让肝血推陈出新,顺利排毒藏血。此时不能入睡,则面色青灰,情绪怠慢浮躁,易生肝病,肝生理功能失常会引起面色差、长斑、脱发、情绪异常等问题。

宽时 3:00-5:00--肺经

太阳露出地平线,天刚蒙蒙亮,万物开始蠢蠢欲动。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中医理论认为:《黄帝内经》: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确保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这段时间,肺经最旺,睡得越熟起好,这样才能保证气血平均分配。宽时睡得好的人面色都会红润有光泽,精神也特别饱满。

卯时 5:00-7:00--大肠经

此时太阳刚刚落脸,冉冉初升,万物生机勃勃。此时草上带有晶莹剔透的露珠,兔子爱吃带有展露的草,因此这个时展又被称为"卯兔”。卯时天已经全明,人们"日出而作”,都已经出门劳作了,朝,这时也开始上班查点人数,称为“点卯”。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一杯温热水,可以促进胃肠排空。此时宜披衣起床,喝杯温开水,清肠胃,排毒素,开始美好的一天。

辰时 7:00-9:00--胃经

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中医理论认为:辰时,足阳明胃经最旺,是一天中食物消化、吸收最适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一定要有动物蛋白,宜喝粥,宜淡素。所以在7~9点吃完早餐,不仅消化角力强,而且营养的吸收效率也高。这个时候,胃经当令,正是吃早餐的时候,所以也叫食时、早食,吃饱后徐徐行走五六十步,边用手摩挲肚子,帮助消化。

巳时 9:00-11:00--脾经

临近中午,艳阳当空,蛇正潜伏在草丛中,是为“已蛇”。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气血化生之源。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由脾负责,确保全身营养物质充足。这个时候也是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

已时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食物在这个时候开始消化。此时宜活动一下身子,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忌久坐不动。

午时 11:00-13:00--心经

这时候,动物们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是站着的,所以午时是属于马的。

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辰,过后阳气渐弱,阴气渐生,即将进入阴阳的转换,气血运行不稳定。此时的静养既能安定心神,也能为下午的工作提供充沛的精力,午时心经当值,心属火,午时是太阳最烈的时候,宜静不宜动,需适量休息。

此时是午餐时间,要吃得美,不生不冷不坚硬,不要吃过饱,饭后用手摩腹,再按摩腰背部的肾俞,让腰和肚子都热起来,脾和肾运动有序。

未时 13:00-15:00-小肠经

这时候太阳已经不在"空中"了,而是偏西了。骄阳已经把田间草上的露珠晒干,是放羊的好时光,所以,古人把“未时”和羊联系在一起,称为"未羊”。

中医理论认为: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此时宜多喝水、喝茶,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人们从困沌中醒来,精神饱满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申时 15:00-17:00--膀胱经

这时候太阳偏西运行,天气也清爽起来,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古人便把"申时"和猴子联系在一起,称为“申猴”。

中医理论认为:申时,膀胱经最旺,膀胱一方面负责贮藏津液,另一方面负责排泄多余的水液。有用的津液被再次吸收循环于体内的津液系统,多余的水液连同体内的代谢产物一起排出体外。申时是人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直运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

申时也是工作学习的第二黄金时间,经过小肠营养物质的吸收,正是精力旺盛的时间,适合工作学习。

酉时 17:00-19:00--肾经

日如,傍晚,太阳落山,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中医理论认为:酉时,足少阴肾经旺盛,肾为先天之本,藏生殖和五脏六腑之精。在酉时进入贮养精华的阶段,此时宜放松身心,忌大量喝水和剧烈运动。此时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人体经过申时的代谢之后,肾开始贮藏五脏六腑之精华,即人体之元气,以备人体急时所需。肾阳虚者,可以在此时温补肾阳;肾阴虚者适宜在此时滋补肾阴。补肾可以吃些:枸杞、核桃等。

戌时 19:00-21:00--心包经

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万物朦胧,家里的狗躺坐在家门口开始守门,故称“戌狗”。

中医理论认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为心经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戌时,手厥阴心包经最旺,最有利于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使心脏处于正常平衡的状态,同时为睡眠作准备。

晚餐饮食应少量清淡,避免胸中烦闷、恶心保持心情舒畅,可看书、听音乐、跳舞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亥时 21:00-23:00--三焦经

亥时十二时辰的最末一个时辰,又称定昏等。夜深人静,能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为"亥猪"。

中医理论认为:三焦主运行津液和通行元气。三焦经主一身之气。三焦指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亥时三焦通百脉,百脉代指人体中的此时入眠,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息,对身体健康和美容养颜十分有益。此时切勿心浮气躁,也别在晚上做任何重要的决定。

十二时辰,是我们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是先民留下的智慧。遵循人体的十二时展养生规律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保持身体各脏腑的正常运行,提高身体免疫力。天地的轮转,一时有时的生息,要懂得顺天时而为,接地气而活,在生生不息的时辰里,过好每一个当下,过好每一天,才能过好这一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