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9—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考察,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领会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本报邀请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共同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指引着云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展现新时代风采。

春茶吐翠、百花争艳,5月的云南色彩斑斓。本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踏上彩云之南,探寻云南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展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云南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事关云南发展全局,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充分肯定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云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三个层面,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规律,为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通过“十四五”规划对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深化部署,推动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持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新使命。立足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使命,云南需以系统观念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边疆治理的云南方案。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以云南为核心区域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地处多条国际、国内河流的上游或源头,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承担维护国家、区域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强调农村规划生态优先和农村生态资源有效保护,以农业生产环境清洁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系统化、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化、农业产业体系融合化、绿色农产品供给品牌化为主要抓手,全力改善生态资源环境,夯实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基础,有力促进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