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景观,因此每年这里都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而西安旅游用导游的话说:“没有淡季,只有旺季和旺旺季。”
作为一个东北人,并且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一直都想着去西安旅游,去看看这里的兵马俑和华清池,以及爬爬华山和登登这里的明城墙。
今年年初终于有机会踏上了这向往已久的西安之旅,刚出咸阳国际机场,就被机场门口的几尊兵马俑卡通像所吸引,而且咸阳机场门前感觉特别的空旷和大气,让人感觉这趟出游肯定是物有所值。
在西安一共玩了五天四晚,基本上打卡了西安的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华清池和久违的兵马俑,以及大唐不夜城和明城墙都去了,而最让我感觉此行不虚的就是华山之旅,虽然两个人花了1000多块钱,但是这华山的险峻让我感觉特别震撼,可以说这钱花的物有所值,尤其是站在华山西峰之上眺望峰岚叠嶂的时候,感觉一切烦恼和忧愁都已经抛之脑后。
西安不仅以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出名,西安的小吃在没来之前,也听到很多人交口称赞,而旅游自然是美景和美食都不能辜负,所以来西安这几天,回民街、东新街、洒金桥和永兴坊,以及大唐不夜城里的袁家村这些售卖美食和小吃的地方都去品尝了。
在西安的这几天,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羊血粉丝、肉夹馍、甑糕、灌汤蒸饺和油泼面都吃过了,这些小吃里就感觉老潼关肉夹馍不错,酥皮的里面的肉也很扎实,并且吃起来不干不柴,维持临走时还买了几个带回来分给亲友品尝,虽然12元一个感觉并不是太便宜,但是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洒金桥里面的腊汁肉夹馍感觉不怎么样,除了齁咸以外,里面的牛肉特别柴。
西安号称“碳水之都”,面条的种类也特别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油泼面,作为平时在家就特别爱吃面条的我,本来以为来到西安可以大快朵颐了,不过吃了这油泼面以后,也让我终于明白了,为啥这油泼面很难走出三秦大地,主要还是这4个原因:
1、油泼面的制作难度有点大
油泼面的面条其实是扯出来的,就是有些类似新疆的拉条子,把面和好后需要刷上油进行饧面,然后用手扯成大长条。
这油泼面一般都是论根卖的,也就是一碗面里面一般撤上一根,这面又宽又长,西安当地人吃这种面讲究个劲道和有嚼劲,主要原因可能是这里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制作油泼面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这个技术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学会的,而油泼面跟拉面、切面和刀削面相比,口感上也没有太大优势,自然也就很难走出三秦大地。
2、油泼面的浇头
面条其实主要就是吃个浇头,比如江浙沪一带的面条,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品种丰富和口味各异的浇头是关键。
西安的油泼面不过是一把辣椒面浇上热油,里面再加上几根青菜,这样的面条在任何地方都能仿制,而且口味也过于简单,所以很难推广开来。
油泼面的辣子是陕西当地的特产,这种辣子并不很辣,而是香的成分占比多一些,但是现在人们吃饭比较讲究重口味,喜欢吃辣的人口味重一些,不喜欢吃辣的一点辣也不愿意动筷,所以辣的没有太大特色的油泼面,自然很难推广开来。
3、油泼面看着过于廉价和简单
油泼面估计是以前人们生活水平不高时,为了既能吃饱肚子,又能保证肚子里有油水而发明的吃法,因此油泼面廉价和制作简单。
现在的餐饮店追求口味和种类,油泼面单一的味道,以及在很多不愿意摄入过多油脂的人眼里,这种做法营养不够均衡全面,自然也很难走出三秦大地。
4、油泼面让人感觉不到实惠
西安售卖的油泼面都是老大的一个碗,但是面条就只盖住碗底,售价一般在12元一碗,这个价钱可以说毫无竞争优势。
油泼面如果要想走出三秦大地,本身就要做出改变,但是那样也失去了油泼面的精髓,而且油泼面不过是游客来西安尝鲜的小吃,估计西安本地人也很少在外面吃这种面,因为一点不实惠。
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特色小吃,这些小吃之所以被人所熟知,主要原因还是植根于当地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油泼面虽然名声响亮,但是中国诸多种类的面条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自然这种面也很难走出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