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儿子跟我说,有个遗憾,因为我没让他报竞赛!不过看到了三联生活周刊发的文章,4月1日,沈阳有个竞赛生跳楼自尽的消息。我对让儿子没走竞赛,更确定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儿子想走的是生物竞赛。但是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只是生物的课本知识学的不错,他对生物是没有爱的,不管动物植物微生物,在他的眼里看不到对生物学的喜爱和探索,他如果去学生物竞赛,就只能是为了升学而去学习竞赛。未来他有没有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不得而知。而且走竞赛这条路能走多远,也不得而知。



所以我在高一就阻止了他去拼竞赛,而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假如到高二发现走不通竞赛路,不还要拼命补习其他的课程。

不管面对儿子还是其他人我都会说慎报竞赛,因为他是剑走偏锋。

沈阳离世的这个信竞生的名字叫做于行健,4月1日在沈阳一个小区里跳楼自尽。而其父在《爸爸给孩子的信》中,将儿子的自尽,形容为“你容不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容不下你”。



文中提到,16岁的儿子学习能力超强,是聪慧乖巧的“灵童”,又认为孩子我行我素、挑战规则,是需要被“改造、去掉戾气”的“魔丸”。

实际上笔者以为正是家长的这种矛盾的心态,才是压垮孩子最后的稻草。



而有人将这个孩子的离世归结为今年强基计划政策的变化,多校都调整了对竞赛生的优待,可以预估未来几年可能不再分一类和二类考生。所谓一类考生就是综合能力好的考生,二类考生就是竞赛生。

但是要注意这个孩子是在4月1日离世,而今年最早发出来强基计划内容的北航也是在4月11日才发布了出来。



其实跟底上就是今年省选比赛失利、没有机会进入国赛,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和即将面对回归正常班型,信竞生是要拼命补习其他五门课程的,这份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



至于为何强基计划缩紧了选拔,实在是之前几年强基的学生太过摸鱼。上了强基因为稳稳保研,就变成了及格万岁。本来这是国家为了基础学科的发展而制定的特殊班型和特殊的录取方式,却等于培养不出来人才。



甚至在很多名校中,教授们谈到强基班就为之扼腕叹息可见一斑。

高考的道路上有多种的选择,体育生、艺术生、竞赛生和普通考生,无论是哪一条路,家长都应该慎重的帮助孩子们去报名,充分考虑孩子们自己的需求和本身的基础,既不能让孩子随意而为,又不能自己独断专行。您说是不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