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觉得他想干什么都可以,
被多个国家巴结,动了打仗心思。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导弹的爆炸声,惊醒了南亚次大陆脆弱的和平。三天后,巴基斯坦启动代号“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这场被外界称为“21世纪最大规模空战”的冲突,让印度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和S-400防空系统在实战中暴露致命短板。
军事专家邵永灵直言:“印度就是飘了,莫迪可能觉得有美日澳撑腰,印度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印度的“先发制人”战略,遭遇残酷的打击。
据巴基斯坦军方披露,其防空系统在72小时内击落6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单价2.4亿美元的法国“阵风”战机。更让外界震惊的是,号称“全球最强”的俄制S-400防空系统,竟未能有效拦截巴方反击的导弹。
印度装备体系就像拼凑的‘万国牌’,67%的武器还是苏联时期的老古董,新买的尖端装备根本没形成战斗力。
疑似遭到红旗-9BE拦截的S-400防空系统的40N6E拦截弹残骸
这种军事短板,是印度难以掩饰的战略焦虑。
莫迪政府2014年上台后,凭借“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计划推动经济快速增长,2024年GDP总量首度突破4万亿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让印度产生“大国幻觉”——美日澳在“四方安全对话”框架下的拉拢,法国持续供应先进武器,甚至连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多次访印洽谈合作。
当全世界都在夸你是‘香饽饽’时,莫迪真以为印度能靠军事冒险实现政治目标。
然而现实给了印度一记重锤。
冲突爆发后,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单日暴跌,外资撤离规模大。
更严峻的是,若战事持续至6月,印度可能面临国际收支危机。
国际社会对此次冲突的反应同样意味深长。但美俄中等大国立场迥异:美国继续推进对印军售,俄罗斯呼吁克制却未停止能源合作,中国派出的特使团则被印度以“拒绝第三方介入”为由冷处理。
这种分裂态势,恰恰印证了:所谓国际支持,不过是各国基于地缘利益的权宜之计”。
5月10日深夜,印巴宣布停火。
这场持续98小时的冲突,击落了印度的“大国梦”。
再先进的武器也弥补不了战略误判,再响亮的口号都抵不过体系对抗的考验。
或许这场冲突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印度清醒认识到:真正的强国之路,从来不在导弹射程之内,而在脚踏实地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