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省委金融办副主任郭庆,省教育厅副厅长卢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李银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文峰(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委金融办副主任 郭庆(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教育厅副厅长 卢鹏(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 李银安(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文峰
大家好!简要介绍《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安徽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政产学研金服用”作为探索“四链”深度融合的安徽实践,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利益链接、互动适配”的指导原则,加快构建政府推动、产业主导、人才支撑、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服务提升、应用牵引的紧密型机制,打造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创新生态,取得较好成效,有关做法入选2024年国务院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典型经验。一是教育人才匹配科产发展更加精准,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点占比达到72%。二是需求导向的科技攻关机制更加优化,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企业出题、牵头实施的数量占比均超过80%。三是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更加顺畅,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8679亿元、四年翻了近三番。四是与科产同频共振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省集聚技术经理人超3600人、重点数商近400家。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实施路径上突出问题导向。以“产研”融合互动为主轴,聚焦有关创新主体、要素融合互动不顺畅等问题,针对性部署改革举措,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二是体制机制上突出多方协同创新。找准关键环节和穴位,提出一批部门协同、省市联动新机制,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融合创新机制矩阵。
三是推进方式上突出试点牵引作用。提出20余条先行先试的融合创新举措,将融合理念转化为“可看可用可感可及”的创新成果。
《行动方案》提出21项80余条创新举措,概括起来就是实施“四融合两提升”六大行动。
一是“产学研”融合行动。以人才为纽带推动“产研”融合。包括:建立学科专业超前适配产业发展机制、围绕产业需求确定高校学生科研选题、开展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试点等。
二是“产研用”融合行动。以转化应用为牵引推动“产研”融合。包括:完善“企业出卷、能者答卷、市场阅卷”的科研组织机制、建立“三首”产品接续采购机制、开展政府合作创新采购试点等。
三是“产研金”融合行动。以金融要素保障推动“产研”融合。包括:设立长周期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型并购基金,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等试点,完善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融资对接机制等。
四是“产研服”融合行动。以高质量服务加速“产研”融合。包括:培育数商、技术经理人、场景服务合伙人等高品质服务商,支持校企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区等。
五是企业主体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融合创新。包括: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构建战略科技力量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机制等。
六是政策赋能提升行动。优化提升政府推动作用,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融合创新。包括:深化科技领域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开展要素市场化综合配置改革试点、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和合作伙伴计划等。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省创新办)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省有关单位、市县政府共同构建“统分结合、上下贯通、点面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形成部门协同、政策融通的融合创新生态,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落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并进,促进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答记者问
新华网记者
《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提出了一批多方协同创新举措,请问省创新办今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任务?
刘文峰
为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我们配套印发了“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和2025年工作要点。今年省创新办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设运行“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平台是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融合创新服务的线上App,融入皖事通、皖企通“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体系,集中受理创新主体各类融合创新服务诉求,运用AI大模型精准生成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以产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二是开展融合创新园区建设试点。研究制定融合创新园区试点建设方案,推动各市国家或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打造融合创新园区,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金融赋能科产创新、应用场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等方面,开展首创性、差异化试点。
三是开展政府平台公司融合服务试点。面向各市遴选一批政府平台公司开展试点,推动平台公司加速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服务商转变,提升科产供需对接、科产项目招引、未来产业孵化等服务能力,强化资源整合、要素匹配、价值发掘功能。
四是开展融合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围绕“产学研”“产研用”“产研金”“产研服”融合领域,汇编遴选20个左右典型案例,适时面向全省推广复制。
五是召开全省融合创新工作推进会。组织省有关部门、各市政府,以及高校院所、创新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代表参会,系统宣贯融合创新理念、路径、举措,分享典型经验和做法,营造融合创新浓厚氛围。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与科产同频共振的服务平台体系。今年以来,安徽省启动顶尖孵化器建设布局,请问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进展如何?
李银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借鉴北京标杆孵化器、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经验,聚焦硬科技企业孵化和未来产业培育,通过省外招引、整合共建、挖掘提升等方式,提出到2029年,在全省建设10家顶尖孵化器,进一步贯通科技创新、转化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全链条,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顶尖孵化器突出“种子”发现、企业育成、平台服务、投资促进、资源融通五大功能定位,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建设。
一是突出主动布局。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专业型顶尖孵化器,推动区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二是突出硬科技孵化。通过专业化服务,转化一批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硬科技成果,产出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行业技术领先优势的硬科技企业。
三是突出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强化金融对顶尖孵化器的支撑作用,鼓励顶尖孵化器自建或合作设立硬科技投资基金,招引专业风险投资团队,持续优化运营模式,增强孵化效能。
四是突出引育并举。通过省外招引、整合共建、挖掘提升等方式,推进顶尖孵化器建设。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目前,省科技厅已牵头面向各市、各产业专班及“科大硅谷”等广泛征集顶尖孵化器建设需求,并结合我省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5个领域形成了首批建设榜单,目前正在组织相关建设主体进行揭榜申报。下一步,我们将组织专家开展评审、考察,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拟建设名单,省市协同,扎实推进顶尖孵化器建设培育工作。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行动方案》在“产学研”融合行动中提出,建立学科专业超前适配产业发展机制,请问安徽省在这方面打算如何落实?
卢鹏
近年来,省教育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我们坚持“产业发展哪里,专业布局就跟进到哪里”,2022年以来,全省高校新增本专科专业点1559个、改造675个、停招撤销1568个,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点占比达到72.16%。强化新工科建设,2025年,省属高校新增93个本科专业点,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61.3%;新增342个专科专业点,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53.2%。《瞭望》杂志、《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我省改革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快推进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增势赋能。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一是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改革走深走实。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政策升级版,重点抓好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分类建设机制。印发实施加强高校“新工科”建设五年规划,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建强特色高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带动高校学科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四新”“三微”改革建设,培养产业所需“非标”人才。建好安徽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聚焦产业需求,强化应用牵引,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深化“双元制”“双师型”“双证”改革,深入实施“九个共同”育人模式改革,争创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实战化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三是推动有组织科研上水平。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实施“双一流”培育和高峰学科对标晋级行动,实施高校研发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有效支撑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产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推动产生一批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新安晚报记者
《行动方案》提出,将实施“产研金”融合行动,请简要介绍下近年来安徽省是如何推进相关工作的?
郭庆
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要求,持续推动金融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视频制作 | 虞结志
一是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特点,设立省级天使基金群,主要服务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运营周期最长可达15年,在产业链成长初级阶段嫁接金融要素,目前已投资项目212个,投资金额31.71亿元。按照“一产业一基金”模式,设立主题基金群,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领域成长期企业,目前已投资项目309个,投资金额211.28亿元。同时,通过完善容错机制、拓宽基金退出管道等方式,营造耐心生态,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末,在皖注册私募基金规模达到1.83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二是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专业化公司”等投融资方式,支持大科学装置建设,破解原始创新融资难。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累计为1.2万户企业发放贷款超1800亿元。扩大“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到全省,为1659户科技型企业提供608亿元“信贷+股权投资”组合支持。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2024年全省质押融资登记金额629.37亿元,居全国第4位。2021年以来,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四年翻三番,2025年一季度末,科技贷款余额8679亿元,同比增长28%。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在证监部门发布“并购六条”,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跨行业并购、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后,配合制定《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若干政策》等。联合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并购重组专项培训,提升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的意识和能力。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的情况下,我省抢抓机遇,推动首批3笔、2660万元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业务第一时间落地。设立并购策略子基金2只,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截至3月末,全省已组建设立并购类股权投资基金33只。
责编| 顾盼编辑| 王玲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