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一声巨响划破夜空,中国援建的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被导弹击中后腾起蘑菇云般的浓烟。

随后确认,这座耗资数十亿美元的水电工程已遭严重破坏。

几乎同一时间,巴基斯坦外交部紧急拨通了北京的电话,外交部长王毅连夜启动与印巴双方的沟通机制。

事件的起因于4月22日,克什米尔北部发生了一场恐怖袭击,印度方面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随后便派出多架战机进入巴基斯坦的领空。

不过,巴基斯坦可不是软柿子,面对印度的来势汹汹,果断给予了强硬回击。

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战斗后,印度的3架阵风战机在空战中折戟,要知道,阵风战机单价高达2.8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1架苏-30和1架米格-29战机也未能幸免,这场空战,印度合计损失高达14亿美元。



但是,印度贼心不死,试图挽回颜面,派出了70多架战机,气势汹汹地冲进巴基斯坦地区。

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竟是位于巴控克什米尔的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



这座水电站可不简单,它是中巴合资的大型水利工程,更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能源项目。

在巴基斯坦的能源版图中,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巴基斯坦提供了15%的电力,是巴基斯坦工业和农业的“动力心脏”。

为此,印度方面打算,要是摧毁了这座水电站,就等于切断了巴基斯坦的电力供应。

没了电,巴基斯坦的工业机器将停止运转,陷入瘫痪,农业灌溉也会大受影响,最终走向崩溃。

而且,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一旦遭遇停电,生活陷入混乱,必然会出现恐慌情绪,整个社会也会随之动荡不安。

到那时,印度就可以趁机煽动、策反当地民众,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印度战机抵达目标位置后,毫不留情地发动了精准打击,导弹呼啸着冲向水电站,命中了水电站的墙体。

就在印度以为得逞时,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反应,紧急派出战机迎战,一时间,天空中炮火轰鸣,双方战机展开了激烈空战。



最终,在一番激战之后,双方战机都撤回了基地。

虽说水电站受到了不小的损伤,但幸运的是,其主体结构未受重创,经过紧急抢修,仍可正常运行,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5月10日,印巴双方宣布停火,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国外长王毅在第一时间与巴印两方进行通话,试图为这场冲突画上句号,恢复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面对巴基斯坦,王毅明确表态:“中方支持巴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同时鼓励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短短21字,既展现了对巴方合理诉求的坚定支持,又为冲突的和平解决指明了方向。

而在与印度的通话中,王毅也直言:“印巴都是中国的邻国,中方绝对不希望看到家门口发生冲突。”这番话语,既点明了中方的关切,也暗含着对印度的劝诫。

王毅外长与印巴高层的直接对话,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既然选择停火,就必须严格遵守停火协议,绝不能再轻易点燃战火。

这背后,是中国对地区和平稳定的深刻考量。

印巴两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都极为密切,一旦冲突升级,各方都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伙伴,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涉及能源、基建、交通等多个领域,对巴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投资不仅带动了巴基斯坦的就业和产业升级,也为两国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而印度同样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在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印度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一旦印巴冲突持续恶化,不仅印度的供应链会受到冲击,其国内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也将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步伐必然会被打乱。



此前就有经济机构预测,若印巴冲突长期化,印度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2-3个百分点,这对本就面临诸多挑战的印度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中国的积极介入,印巴双方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介入表示全力支持,在他们看来,中国一直是可靠的伙伴,中方的斡旋不仅能帮助他们维护国家利益,也为地区和平带来了希望。

而印度方面,莫迪却试图强调“不是受到压迫停战”,试图维持所谓的“强硬姿态”。

但实际上,印度也有不少高层内心十分清楚,若真的将中国彻底卷入局势,对印度来说绝非好事。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与印巴两国的特殊关系,让印度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的每一个举动。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始终以“搬不走的邻居”身份,积极推动印巴双方回到谈判桌前,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和平的大国担当,也展现了对印巴两国的尊重与关切。

未来,印巴能否真正实现和平共处,避免冲突再次爆发,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与决心,而中国也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环球网——2025-05-11《王毅分别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通电话》



红星新闻——2025-05-08《多架战机被击落,水坝遇袭,印巴冲突走向何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