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犯错你可以批评他、处罚他,但一定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让他能在内心里接受。
批评员工最忌讳的就是对人不对事,侮辱他的人格。
作者: 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心相印”这瓜就挺离奇的
本来我以为这事过去就过去了,那想昨天他们自己跳出来回应说:
“此次事件对品牌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前初步排查到有账号异常登录的情况,公司随即向警方报案,希望警方能通过技术手段协助公司进行调查核实。
目前警方已经立案,正在调查中,调查阶段无法透露相关信息。”
如果您还不知道发生的是什么事,我给您讲讲:
近日,有网友投诉称,其遭到“心相印”旗舰店客服恶意侮辱,其中最离谱的是下图这两句:
因后一句话极其炸裂,一下子就上热搜了,因此这件事被称为“1000元冥币事件”。
02/
为什么客服会如此答复呢?
“心相印”总部的说法是“账号异常登录”。
根据他们向警方报案的做法来看,很可能真有这么回事,当然我说的是很可能,毕竟这互联网上每天都不缺反转,话还是别说太满了。
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被盗号来分析。
什么情况下账号会异常登录呢?
1)被盗号
这种情况跟黑客技术有关,比如植入木马病毒。
比如去年黑龙江警方就公布了一起通过植入木马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案。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
a、制毒。犯罪分子先购买木马病毒,或找黑客编写,总之第一步先“制毒”;
b、投毒。然后组织“投毒手”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寻找并添加特定行业商户客服的微信,以下单、询价等理由,发送伪装成订单的木马病毒。
只要对方点击后 ,病毒就植入了对方电脑。
c、诈骗。当控制了一批电脑,也就是俗称的“肉鸡”后,犯罪分子会进一步获取客户信息,并实施精准诈骗。
所以你看,用上黑客手段的一般都会跟诈骗扯上关系,毕竟制毒、投毒都要成本的,最终还不是为了赚钱嘛。
2)商业卧底
有网友评论说:“简单的商战,从让卧底去对方公司当客服开始。”
这条评论确实有趣,还赢得了1300多条点赞,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确实有公司会派人去对手公司卧底,但那种一般是为了套取商业机密的,如果只是去做个客户,用言语攻击客户,这手段也未免太低级了。
更多的例子还是为了贩卖客户信息,最终指向的仍是诈骗。
比如2015年就有一起应聘天猫客服,盗取客户信息的案例:
犯罪分子贺某应聘到义乌某服饰公司做客户,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客户订单信息(包括 姓名、电话、地址等),随后以每条1.5元的价格转卖给诈骗团伙。
诈骗分子利用这些信息伪装成“平台客服”,谎称商品物流异常或需退款,诱导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导致多人银行卡被盗刷。
所以心相印这次事件,是对手公司卧底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卧底不需要“异常登录账号”,与已知事实不符。
3)前员工报复
本次事件中的几个要素,咱们提取一下:
a、客户账号异地登录
b、不为钱财,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声誉受损,并进一步损害企业的利益
我认为这很符合前员工报复的模式。
比如前员工投毒案。
浙江某 骨粉厂前员工因劳资纠纷,利用对生产流程的熟悉,向原料中投放有毒化学品。
后经监控视频显示,该员工夜间潜入车间,使用未加密的权限卡进入原料储存区,将工业级添加剂混入生产原料,导致下游饲料产品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你看,这种情况非常可怕。
03/
不要给员工穿小鞋
我们公司生产化妆品的,老板经常告诫管理人员说不要给员工穿小鞋,要注意员工的情绪心态等等。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你不知道他哪天一气之下就给你料体里加点什么。
加了限用物质,那就是超标;
加了违禁物质甚至有毒物质,那就是重大安全隐患。
员工犯错你可以批评他、处罚他,但一定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让他能在内心里接受。
批评员工最忌讳的就是对人不对事,侮辱他的人格。
那么回到心相印“1000元冥币”事件,随着警方的调查,事情会不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呢?
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欢迎 关注、点赞、在看 ,谢谢您!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资料:
南方都市报,知名品牌客服说:“赔你1000元冥币”!最新进展
光明网,三甲医院专家号被“抢号”、非法侵入公司财务人员电脑……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
wenwen,男子卧底天猫店当客服:卖顾客信息获利万元
C位看法治时间,案件实录:骨粉厂前员工因纠纷投毒报复 监控拍下作案身影
您可能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