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方红主任:40 年中医积淀下的呼吸疾病诊疗观

中医世家传承与现代医学融合的诊疗特色



在中医呼吸疾病诊疗领域,杏方红主任可谓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医者。她出身于四代中医世家,从小就被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所环绕 。家中长辈们对中医的热爱,以及为患者解除病痛时展现出的专注与仁心,在杏方红心中种下了医学的种子,让她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

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杏方红并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先后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深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前沿的医学理念和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她历任多家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在近 40 年的临床实践里,对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的治疗都得心应手。

二、中医视角下肺纤维化的本质:肺痿范畴的虚实辨证

(一)病名溯源与核心病机



在中医理论体系里,肺纤维化归属于 “肺痿” 的范畴。杏方红主任解释道,这一归属并非随意而定,而是基于中医对肺纤维化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的深入洞察。从病机角度来看,肺纤维化以虚证为主导,其中气阴两虚或阳气不足是常见的内在虚损状态,同时还常常伴有痰浊、瘀血阻滞肺络的病理变化 。这种虚实夹杂的病机,使得肺纤维化的病情复杂且缠绵难愈。

其核心病机在于肺脏长期遭受各种因素的损伤,导致虚损状态日益加重。肺脏失去了正常的津液和气血濡养,原本柔软、富有弹性的肺叶逐渐变得痿弱,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即所谓的 “肺叶痿弱不用”。这一理论与古代经典医籍《金匮要略》中的记载高度契合,其中提到 “肺痿者,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生动地描述了肺痿患者可能出现的眩晕、大量咳痰涎等症状,与现代医学中肺纤维化患者的一些临床表现相呼应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对肺纤维化认识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医理论在解释和治疗现代疾病方面的独特价值。

两大核心证型的精准辨识



在临床实践中,杏方红主任强调,准确辨别肺纤维化的证型是实施有效治疗的关键。肺纤维化主要可分为虚热证和虚寒证两大核心证型,每个证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虚热证:当人体出现阴伤肺燥,虚火灼津的病理状态时,就会表现出虚热证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常常咳吐黏痰,这是因为阴虚导致津液不足,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痰中带血则是由于虚火灼伤肺络,使得血液渗出;潮热盗汗也是虚热证的典型表现,午后或夜间身体出现低热,睡醒后出汗,这是阴虚生内热的外在体现;咽干便燥同样是由于阴液亏虚,不能滋润咽喉和肠道所致。这类症状多见于肺纤维化疾病的中期,或在急性加重期更为明显。

针对虚热证的治疗,杏方红主任常以滋阴润燥、清养肺胃为主要治则。在方剂的选用上,多采用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的功效;清燥救肺汤则源自《医门法律》,能养阴润燥、清金降火。两方合用,可有效针对虚热证的病机。方中的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是滋阴润燥的要药;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可增强滋阴之力;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能清退肺中虚热;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协助清退虚热。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润肺生津、清退虚热的作用。

虚寒证:与虚热证不同,虚寒证主要是由于肺气虚寒,气不化津,导致津凝成饮。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吐清稀涎沫,而且量多,却没有口渴的感觉,这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不能将津液正常运化,津液凝聚成清稀的涎沫;神疲畏寒也是常见症状,阳气亏虚,人体失去温煦,就会感到精神疲倦、畏寒怕冷;小便频数则是因为肺气虚寒,不能约束下元,导致膀胱开合失司。这类症状多见于久病不愈,或者本身阳气不足的肺纤维化患者。

对于虚寒证的治疗,杏方红主任以温肺化饮、益气补虚为原则,常选用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甘草干姜汤中,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能直接针对肺中虚寒、寒饮内停的病机;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可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在这里既能协助干姜温肺散寒,又能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生姜甘草汤则在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参、大枣、生姜,增强了补脾助肺、益气生津的作用,更适合肺气虚寒且伴有脾胃虚弱的患者。通过这样的方剂配伍,可有效恢复肺脏的温煦功能,改善虚寒证的症状。

三、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的核心策略:扶正祛邪,多元干预

(一)内治:辨证遣方与特色药物应用



基础治则:补肺益肾,兼顾气血:基于肺肾两虚是肺纤维化常见的内在基础,杏方红主任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注重运用冬虫夏草制剂,像金水宝、百令胶囊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对于肺纤维化患者而言,免疫系统的失衡是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冬虫夏草制剂可帮助患者调节免疫状态,降低免疫反应对肺组织的损伤,从而延缓肺纤维化的进程。

如果患者气虚的症状较为明显,表现为容易疲倦、气短、自汗等,杏方红主任会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它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对于肺纤维化患者因气虚导致的抵抗力下降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党参,能补脾肺气,补血,生津,与黄芪配伍,可增强补气之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可协助黄芪、党参补脾益肺,从根本上改善气虚状态。

而当患者出现阴虚症状,如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杏方红主任会加入沙参、麦冬、熟地等滋阴润燥之品。沙参,味甘,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与沙参相须为用,可增强滋阴润肺之力;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对于肺肾阴虚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这些药物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改善患者气阴双亏的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病理因素干预:化痰逐瘀,通络散结:在肺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痰浊和瘀血是常见的病理产物,它们相互交织,阻滞肺络,进一步加重了病情。针对痰浊内阻的患者,杏方红主任常加用川贝母、瓜蒌、半夏等药物。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对于肺纤维化患者肺中燥热、痰热内盛导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可协助川贝母清热化痰,同时还能宽胸理气,改善肺部气机不畅的状态;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其燥湿化痰之力较强,可针对痰湿较盛的情况。

对于瘀血阻滞的患者,杏方红主任会运用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它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抗炎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肺间质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对肺组织的损害;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其活血之力较强,能协助丹参活血化瘀,同时还能止咳平喘,缓解肺纤维化患者的咳嗽、气喘症状;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可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对于久病入络的患者,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单纯的活血化瘀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此时,杏方红主任会配伍蜈蚣、僵蚕等虫类药。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 。它善于搜风通络,能深入经络,消除顽固的瘀血和痰浊,改善肺间质的微循环;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能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与蜈蚣相伍,可增强搜风通络、化痰散结的作用,有效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病情。

外治:中医特色疗法辅助增效



除了内治之外,杏方红主任还非常重视中医外治手段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她常结合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等外治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针灸治疗方面,选取肺俞、尺泽、太渊等穴位。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位于背部,第 3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是肺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调节肺脏功能、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作用;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能清泻肺火、调理肺气、通络止痛,对于肺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原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可补肺益气、止咳平喘、通调血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肺脏的功能,达到宣肺平喘、活血通络的目的。

穴位贴敷也是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肺俞、膏肓、定喘等。在三伏天进行贴敷,对于虚寒证患者来说,能起到温阳散寒、扶正固本的作用。这是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为充实,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温热性的药物,如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借助天时之阳气,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目的。对于虚热证患者,可配合中药超声导入技术,将具有清热滋阴作用的中药通过超声波的作用导入体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燥热症状,改善肺功能。

中药熏蒸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手段。将中药加水煮沸后,利用其产生的蒸汽熏蒸患者的身体,通过皮肤的吸收和经络的传导,使药物直达病所。中药熏蒸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促进肺功能的恢复。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从多个方面对肺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提升整体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希望。

四、肺纤维化患者的诊疗建议:规范就医与个体化方案

(一)早期辨识与及时干预



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杏方红主任提醒,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短、干咳、手指末端膨大(杵状指)等症状,需尽早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高分辨率 CT 和肺功能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高分辨率 CT 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变化,如网格状阴影、蜂窝状改变等,这些都是肺纤维化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检查则可以评估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判断肺纤维化对肺功能的影响程度。

在疾病早期,中医辨证宜早介入。尤其是在肺纤维化早期的肺泡炎阶段,此时肺组织的损伤还相对较轻,及时进行中医干预,通过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延缓病程进展。许多患者在早期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个体化方案制定原则

杏方红主任强调,肺纤维化的治疗必须拒绝 “千人一方” 的模式,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基础病、体质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精准组方。对于老年阳虚患者,由于其阳气不足,身体的温煦功能减弱,在治疗时应侧重温肾纳气,使用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进行加减,以温补肾阳,增强肾的纳气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中青年阴虚患者,体内阴液不足,虚热内生,治疗时注重滋阴润燥,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方剂,滋养肺阴,清除虚热,缓解患者的干咳、咽干等症状。

对于合并痰瘀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动态调整化痰逐瘀药物的比例。随着病情的发展,痰浊和瘀血的程度会发生变化,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种类。比如,在痰浊较重时,适当增加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药物的用量;当瘀血明显时,加大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也不容忽视。杏方红主任会指导患者避免接触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肺部的刺激。同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加重病情。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进行腹式呼吸时,应取舒适的体位,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感觉气息充满腹部,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使腹部收缩,将气息全部呼出,每次练习 10 - 15 分钟,每天进行 2 - 3 次,这样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通气功能。通过形成 “药物 - 生活方式 - 心理调节” 的整体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肺纤维化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肺纤维化虽属难治性疾病,但其治疗不应局限于 “对抗纤维化”,更需从整体出发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杏方红主任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根基,通过精准分型、多元疗法与个体化方案,为肺纤维化患者提供了一条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特色诊疗路径,彰显了中医药在慢性疑难病中的独特价值。建议患者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最大限度延缓疾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