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NOVA的命名预示了青年艺术100的使命: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2025年,我们选择以最简单的字母“N”承载最丰沛的时空维度,亦是品牌基因的延续和对当下以及未来的多重注解——从NOW的在场性到NOVA的爆发力,从N次方的群体势能到N种未来的平行想象,十四年的轨迹,交织成一张充满张力的网,托起青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么多年的探索,让ART NOVA 100从展览升维至艺术创造力的孵化器,我们不是等待群星闪耀,而是亲手参与星辰的诞生。十四年了,我们依然相信:艺术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不是答案,而是追问。
100青年艺术季·年度主题官宣 | 5月北京艺术季,青年艺术先登场
2025年5月8日,100青年艺术季暨2025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在星地艺术中心已经拉开帷幕。十四载耕耘,青年艺术100已从一颗新星(NOVA)成长为照亮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璀璨星系。自2011年创立以来,平台累计推荐1200+青年艺术家,其中300+艺术家与国内外画廊/机构合作并实现首次个展,150+件作品进入美术馆展览和收藏体系,构建起青年艺术最具活力的价值网络。2025年,我们将年度展主场迁至星地艺术中心,不仅是对空间可能性的探索,更是对艺术生态进化的实践宣言。
青年艺术100 · 官宣 | 5月8日来星地艺术中心见证艺星闪耀
Part 1星地艺术中心
100青年艺术季
2025青年艺术100年度展
“时刻”,因为它消逝得太快,反而在记忆中被反复咀嚼,因此变得格外清晰与珍贵。艺术有太多东西无法言说,不是不愿言说,而是语言常常难以触及那些极为重要的时刻,一段情感、一些记忆、转瞬即逝的感受、那些决定性瞬间。“时刻”作为一种时间观念,它拒绝将时间理解为线性思维,它是意识的停顿与绵延,是决定记忆或遗忘的过渡,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选择与行动之中。
正因“时刻”如此珍贵,它在当下时间的加速与失序中更易流逝。时间因加速而涣散,由于没有停顿,一切事物都显得须臾即逝,因而也难以生发出重量与意义。我们因什么而铭记某些时刻,而又无意中遗忘了另一些?经历可以沉淀在记忆里,也可以凝固在艺术创作之中。不管是有意识的再现时间,还是无意识的表现时间,时间都始终存在。当存在变为时刻,这种变化本身即是一种对抗。于是,我们追问,是什么塑造了艺术家的创作?那些值得铭记的时刻又如何成为抵抗遗忘的艺术?
展览作为艺术创作的“呈现时刻”,从强调作品转至对艺术家主体的关注,例如情感、故事、在地性、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等。我们希望调动观者的想象,穿透艺术作品、画面、图像与文字,用直觉触摸那些可感知的存在,让存在本身被照亮、被铭记。
入围艺术家名单:
芭芭拉·凯琪科瓦、白诗齐、查未澜、潮汐共和UNITIDE(耿直×王墨石×胡卓君×宫一宁×王和)、陈宝仪、陈锐城、陈子绪、范志坤、方政、郭定奋、郭汝琳、郝龙、何梦雨、何情、何烨、胡景正、胡林昊、黄静瑶、黄丽滔、黄紫、吉嘉、蒋雨桐、可欣、邝智轶、黎家齐、李非凡、李想、李玺之、梁宇珏、廖智新、林怡、刘冠南、刘炯程、刘默霏、刘鹏航、龙彬、吕艺杰、梅雨璐、牛元康、戚依然、秦思琪、任露、阮叶旻、孙叶凡、谭不如、汪雪晗&刘明泽、王必成、王浩、王靖云、王永恒、王铮、吴阿民布和、吴秉航、吴磊、向芯逸、谢晚词、颜祺涵、杨欣煜、杨梓靖、袁泽强、袁晗寒、张尔窈、张抒言、张兴义、赵嫣然、郑景人、郑以文、郑玉伟、周敏洁、朱丹阳、邹佳豪
2025青年艺术100年度展
暨首发计划
青年艺术100年度展于2024年推出“首发计划”,即年度展所展出作品为年度入围艺术家首次在京亮相新作。该计划致力于探索艺术创作的新方向与未来趋势,旨在为新锐艺术家提供展示和实验新理念的重要平台,并推动其未来艺术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识别并赋能未来艺术界的关键新兴力量,“首发计划”同时为青年艺术关注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洞察艺术发展的前景,促进艺术实践和思考的广泛交流与认可。
101艺术大奖
艺术未来,你我同行。青年艺术100于2024年推出“101艺术大奖”,从100到101的转换,既是传承,也是新的起点,每年邀请多位评委在展览进行严格评选和深入讨论,从当年度入围艺术家中评选出一位获奖者,该奖项也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热爱与憧憬,以及对艺术边界突破的愿景与期待。
Part 1.2
莱俪青年艺术奖
“莱俪青年艺术奖”奖项(LALIQUE Nova Art Prize)缘起于2014年,是“青年艺术100”与在艺术收藏界有着“光之雕塑家”美誉的品牌LALIQUE法国莱俪的奖项合作。
法国莱俪一直对自身产品品质不断推进,更在推动艺术文化传承上身体力行,品牌于2011年推出莱俪艺术LALIQUE ART,透过邀请不同界别的艺术家合作,从而打开莱俪艺术之门。自2014年开始,法国莱俪与“青年艺术100”共同合作设立莱俪青年艺术奖(LALIQUE Nova Art Prize),积极表彰在装置和雕塑领域展现出卓越创作力的艺术家并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及在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上做出卓越贡献。
历届获奖艺术家
2024 邓启鹏 刘易 孟昊
2020 王 莹
2019 怪 悟
2018 20万艺术小组
2017 蔡雅玲
2016 李琳琳
2015 王启凡
2014 郭天意
2024年度莱俪青年艺术奖
获奖艺术家刘易新作北京首次亮相
刘易-《让眼球沉入眼眶》
18×18×1cm-铁,纸黏土-1_1-2025
2024年度莱俪青年艺术奖
获奖艺术家邓启鹏新作北京首次亮相
邓启鹏(行动组剧团)《北边没有大象》导演剪辑版
31'00''-影像截屏-2025
Part 1.3
建信信托艺术大奖
建信信托艺术大奖发起于2021年,是由名泰文化、建信信托、青年艺术100联合发起的艺术奖项,旨在为绘画艺术道路上不断试验和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而设,以期与有才华、有创意、有未来、有潜质的青年艺术家共同成长。
2025年第四届建信信托艺术大奖采用评委推荐制+评选制,邀请了何桂彦、李艳锋、林松、彭玮、徐累、杨紫担任年度评委,每位评委推荐不超过3位1980年1月1日(含)之后出生的绘画方向的艺术家,艺术家获得评委推荐即能入围2025年度建信信托艺术大奖和展览。评委于展览现场评选出2025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获奖艺术家。
2025建信信托艺术大奖入围艺术家名单:白冰洋、丁绿洲、何千里、黄凌、李小刚、林子豪、刘恩钊、刘玉洁、罗乐、苏艺、孙玛侬、王相洁、肖旭、杨方伟、张孙哲、周博华。
建信信托天地大美·慈善信托
2024年4月26日,在青年艺术100年度展期间,建信信托|天地大美·慈善信托宣告成立。该慈善信托由青年艺术100、建信信托、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设立,建信信托受托管理,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担任慈善项目执行人,信托资金将定向用于提升乡村美育水平,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
Part 1.4
100青年艺术季·造园——黄靖杰个人作品展
艺术家黄靖杰作为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获奖艺术家,以“造园”为题,呈现了艺术家近两三年在创作理念的演进和最新的艺术实践。展览通过《后山-3》《枯藤》等作品,看到他从“折叠山水”到“造园系列”的推演和叠变。《塑园》《造景》等新作则是艺术家的“造园”之作,艺术家将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解构和提炼,在画面中营造艺术家对于“园林”的当代解读和视觉呈现。
Part 1.5
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青年艺术100赛道
第三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由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文旅艺术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央美术学院、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北京画院青年艺术100组委会共同承办,特别设立青年艺术100赛道,旨在聚焦当代青年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挖掘与推广。
历届青年艺术100赛道获奖:
2024 李濛、王芳、吕爽 《捉迷藏》
2023 陈文琪、李瑶、张骏泽 《间限空间--可感的边缘》
2022 众从人小组(高艺炜、王典)《战或逃》
Part 2星地中心D座
Part 2.1
重逢·新境
"Re" 作为前缀具有重逢(reunion)与重启(renewal)的双重含义,是与2011-2024青年艺术100合作艺术家的再聚首;"New Horizons" 意指艺术家们在创作上的新实践和新突破。展览邀请了十五位2011-2024青年艺术100的合作艺术家,通过他们近两三年的创作,呈现他们最新的探索方向。
参展艺术家:蔡涵悦、曹轶、陈戈霖、陈阵、付帅、胡·赛额尼斯、李琳琳、凌海鹏、刘昊天、孙子垚、王波、谢天卓、张钊灜、赵宇、郑菁。
孙子垚-《荡秋千》
37×37cm-纸本设色-2025
Part2.2
100青年艺术季
寂无涯——程保忠个人作品展
“寂”在中国的传统中有着更为深入的内涵,其核心常常指向对“空”的体悟,寂静是表象,“空”是内核。“无涯”,来自孔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表述,生命是有限的,对真知的追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寂无涯”就是程保忠的寂静美学,他似乎在探寻中国传统思想在今天的显影,而且这种显影不是纯粹地追溯思想的源流,而是让思想进入到当代生存的语境中,进入到当代人的视觉生活中。所以他的绘画直指今天的物象,而非传统山水的的意象,只是他以传统山水的模式建构了一套与自身体验相关的当代景观,并用当代的语法书写贯穿时间历史的精神图示。
Part 3 星地中心户外单元
100青年艺术季
2025年度公共户外单元——NEW
2025年100青年艺术季公共户外单元,延续了往届艺术季在公共户外空间中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拓展了艺术与更广泛人群之间的对话与连接。本届户外单元邀请四位青年艺术家,于星地艺术中心园区内多个空间展开创作,共同呈现五件涵盖不同媒介与主题的共创作品。
陈戈霖在《织梦》中,以毛线与书写为引,邀请参与者在办公楼大厅共同编织,让毛线与故事在展期中持续缠绕、交汇;李靖康在《作为质疑的方式》中,以气膜装置轻轻松动日常秩序感,唤起微妙的感知变化;凌海鹏借公众捐赠的旧衣,创作《N=》,为草坡铺展出一个柔软而开放的“N”形场域;朱玉杰通过《糖果森林 II》和《滚蛋》,在流动与松弛之间,回应都市情绪。
五件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而富有亲和力的户外艺术单元,在人们行走、凝视与参与中,艺术以更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姿态融入园区日常,持续生长。
陈戈霖-《织梦》
尺寸可变-毛线-2025
凌海鹏-《N=》
尺寸可变-旧织物和衣物-2025
朱玉杰-《糖果森林II》
尺寸可变-塑料薄膜-2025
李靖康-《作为质疑的方式》
230×230×300cm-景观装置(单个)-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