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首批志愿军开始秘密入朝作战,共计9个军30个师。
20军89师,也在首批入朝之列。部队搭乘军列,从山东衮州出发,日夜兼程开赴东北。谁知到了沈阳,师长余光茂,不但下令要求停留一天,还收缴战士们的行李,下了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命令。看似荒唐的决定,却在日后救了全师将士的性命。
这个命令是什么?它在实际作战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个荒唐的命令
1915年,余光茂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金坑镇,家里是贫困的雇农。因为实在拿不出钱,他只读了一年私塾便辍学,此后放牧打零工,一直到16岁。
1931年,余光茂加入了红军,从此后开始跟随部队转战各地,很快便升为连指导员。参加过第四、五次反围剿战役,走过长征路。
抗战开始后他去了皖南,到1942年时担任起独立团的团长。数年来,他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过郭村保卫战、半塔集、马家集、宜陵、黄桥、和尚店等许多次战役,立下了累累战功。
余光茂
在解放战争中,余光茂的表现也是出类拔萃。1949年初,他开始担任89师的师长,刚上任不久,便带领此师,在上海战役中大放异彩。一个一万多人的部队,歼灭敌人也是一万多,基本上合人手一个。
1950年11月初,89师北上到了沈阳,不出意外,当天即可奔赴前线。
这天早上,余光茂一大早便来到了火车站,他要在战士们出发前,检查一下大家的行装。
刚进11月,这个季节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还能保持在20多度,甚至热起来的时候,还能达到30度以上。但到了东北就不一样了,此时已经飘起了雪花。
而89师,这是1947年以后才有的番号,在此之前,他们主要是在苏北打游击的新四军和部分八路军,兵源也主要来自这个地区。
苏北虽说处在南北分界线上,但气候也还算温暖,此时,战士们都还穿着单衣。余光茂到来时,就看到战士们,在寒风呼啸的站台上瑟瑟发抖。
见此,余光茂不由心里一沉。他走上前,问一名战士说:“此次出征,你们都带了什么?”
战士说该带的都带了,但打开背包一看,除了洗漱用品和单薄的衣服,也就只有一条被褥,这条被褥也不厚。
余光茂略一思索,便下令:部队暂不出发,就在沈阳停留一天。除此以外,他又吩咐后勤处长说:“把战士们带的被褥,全都拿去剪碎!”
余光茂
这一下,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这眼看都飘着雪花了,怎么能把唯一的被子剪碎呢?虽然觉得荒唐至极,但军令如山,他们也只能照做。
经过总参批准,89师就在沈阳停留了一天。而这一天里,在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的协助下,余光茂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四斤重的厚棉袄,要人手一件,还有棉裤棉大衣等,要确保人手一件。
经过一天紧张的筹备,全师一万多人的御寒衣物,基本全部就位,只有棉裤还有些不足。
那么,剪碎的被褥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余光茂是江西人,这89师,也多是苏北子弟,他很清楚,自己这支部队,耐寒能力比较差。东北的11月都如此冷了,还要往北千里的朝鲜前线,绝对只会更冷,若是过了冬至,更加不可想象。
没吃过猪肉,谁还没见过猪跑吗?虽是南方人,但余光茂也早就听说过,朝鲜的冬天非常冷。泼水能成冰,刚洗完的衣服能站起来,手不敢伸出来,因为摸东西不小心就被粘住--------
泼水成冰
这样的寒冷,自然无孔不入,手脚、口鼻、耳朵等,也都必须保护起来,否则一旦冻伤,便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但建国之初,我国的商品种类非常少,筹措棉衣等物已是不易,更不要说棉帽、耳暖、手套这些小物件了。余光茂料定这些东西筹不出来,筹不出来那就自己造!
在他的命令下,89师上下,全都剪碎了自己的随身被褥。然后就在开拔的列车上,热火朝天的大干起来。一批批厚实的棉帽、手套、耳暖、口罩等物,被制作出来,发放到了每一位战士的手里。
不出半月,余光茂的这个决定,便让全师上下直呼高明-------
战场上竟有大作用
89师到达朝鲜战场后,那里已经是冰天雪地,他们很快便投入到了东线战场。
此时,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美军不但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的愿望落空,并且联合国军,还被歼灭了1.5万。
虽然上来就遭遇了迎头一棒,但敌人也能自我安慰,认为这是我军最大的规模与力量了。于是,他们就想速战速决,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又打响。
刚刚进入朝鲜战场没几天的第9兵团,就这样,迎来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最艰难的战役。
这一战,就是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一个湖泊,位于盖马高原的东北部。
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还是寒冷地区的高原,这作战环境可想而知。
大雪早就下过了几轮,到处是半米多深的积雪,零下30度,狂风夹杂着冰碴子刮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山上的路,陡峭弯曲不说,还特别滑。
这么个地方,美军自己都受不了,美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就曾感叹说:“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这次战役,美韩投入了10万兵力,志愿军第9兵团全部参战,共计3个军15万兵力。
兵力上看似占有优势,但志愿军装备差不说,最要命的,便是御寒的衣物不足。战士们大多,都穿着单薄的棉衣,头上戴着大檐帽。这大檐帽看着挺大,却没有填充什么棉花,战士们冻得没办法,只能用毛巾包住耳朵,再用大檐帽的帽檐压住。
长津湖的冬天,动辄零下三四十度,而志愿军因为装备差,更需要找机会打伏击。
长津湖
冰天雪地里,他们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最长的一次,三天三夜。这种情况,更不敢打瞌睡,因为一旦睡着,就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而等到冲锋号响起时,有些战士才发现,他们的腿根本就动不了了,有战士一条腿跳着向前冲,甚至有战士腿冻坏爬着冲锋------
也是因为这种极端的严寒,整个长津湖战役,还出现了三个,成建制的冰雕连,387名战士,在潜伏时被活活冻死。
冰雕连战士
长津湖战役过后,有一串数字让人心痛到无法呼吸。第9兵团15万战士,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却有28954人,直接被冻死的,有4000多人。冻死冻伤,比战争的损伤还要大,平均到每个师,因寒冷都减员超过2000人。
而在这种惨烈的结果之下,89师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整个89师,因冻伤减员仅400,是整个兵团中,唯一保持完整建制的师。
并且因为保暖工作做得好,整个师在战斗中,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89师在此战中,毙敌1200余,俘虏300余,摧毁坦克7辆,甚至还打下来一架飞机--------
余光茂全家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因为余光茂有超前的判断力,并且做了充足准备,才挽救了那么多战士的生命。
而这场惨烈的战斗,也让我们明白,打赢抗美援朝这样的立国之战,先烈们的牺牲有多么悲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