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渔乐兵哥(钓鱼大师榜),大口鲶吧,畜牧水产志,浙江海洋大学学报,鲇鱼、鲈鱼养殖实用技术。
湖北男子钓到比人高的巨鱼
2025年5月2日,IP地址为湖北的博主@渔乐兵哥(钓鱼大师榜)发布了一则视频,该视频展示的是他看到的一位钓友的渔获,因为实在太夸张了,于是忍不住拍摄发到网上,视频的配文是:“车也不开,必须走回去。”
视频开头直接可以看到一位平头大哥扛着一条巨大的鱼在岸边行走。大哥弯着腰使劲,鱼的头部超过了大哥的头的高度,虽然它是被扛了起来,但是尾部距离地面也不过一双雨鞋的高度,这条鱼是真跟一些比较矮的人差不多高了!(请原谅我有点标题党)
来观察一下这条鱼的外形,外形特征还是明确的,因为体型太大了,显得非常有力量感。这条鱼的头部正面我们看不见,不过就目前看到的也够鉴定物种了。这条鱼的口角长有一条长而坚韧的触须,视频的几帧中还能看到靠近下颌处另有两对短小的触须。其全身无鳞,身上是灰褐色的,腹部颜色较浅。它的躯干肌肉发达,侧线平直,尾柄短粗,尾鳍呈圆弧形,与细长的臀鳍相连;与巨大的体型相比,背鳍显得异常短小。
这是我国常见的大型经济鱼类——大口鲶(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
大口鲶确实能长得这么夸张的大,这只已经是很罕见的级别了,但是它甚至距离我国已知的可能最大的大口鲶个体的记录还差得蛮远的。根据2019年长江湖北段的垂钓记录,有钓友捕获到体重约50公斤的巨大个体,一些报道中曾记录体长达到1.5米的个体,虽然这个数据没有直接文献支持,但是民间的观察记录还是蛮多的。
网友们看到这条鱼都是羡慕得不行,有个网友表示想要租这条鱼到大街上走两圈显摆;这种级别的大鱼那真的是不在外面显摆到晚上都不舍得回屋。有个网友的评论成为我标题的一部分,他说:“妈呀!这能炫耀三辈子。”
评论区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评论,一开始看还以为这又是那种劝人放生的“慷他人之慨”的人,后面才发现他就是纯粹在玩梗罢了。具体内容可看下图。
关于大口鲶
大口鲶,民间俗称还有:南方大口鲶、河鲶、叉口鲶等等,是我国长江以南水系特有的淡水大型鱼类。其他的鲶鱼几乎是都是捡垃圾吃的生态位,但是大口鲶却是掠食者的生态位,别看它长得憨憨的,但是这些设计可都是为了狩猎而设计的。
首先看它名字的来源,那张夸张的大嘴。其头部宽扁如楔,这是为了让鱼嘴的口裂能变得尽量开阔,口裂末端甚至可延伸至眼中部下方!鱼嘴里都是倒钩状细齿,一口吞下,猎物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
大口鲶拥有4对触须,其中最明显的是口角须,这些触须可以探查水中微小的动静,甚至有研究表明,这些触须上还拥有味觉感受器,能大大加强大口鲶的感知力,使其在浑浊的水中也能精准的自由穿梭。
肌肉发达的躯干与短粗尾柄相配合,让大口鲶拥有爆发式的突袭能力。就连身上这不起眼的配色,也是为了伏击而设计。
它们的食谱涉及水中能找到的所有能吞下的动物,以及水岸边的小型兽类和水鸟,甚至连同类,它们都会吃!
除了超强狩猎能力,它们的耐受力也很惊人。大口鲶耐受的水温为0-38℃,溶氧低至1毫克/升仍可短暂存活,看来它们不光是以战斗力称霸的。
每年的3~6月是大口鲶的繁殖季节,4龄以上的性成熟个体受精后,它们会游动到底质的激流浅滩,在水温20-23℃时产下沉性卵。每只雌性差不多能产下4万余粒卵,这些卵是会黏附于砾石。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肉多的大鲶鱼就被盯上了,人们开始试图发展大口鲶的人工养殖。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率先突破驯化技术,将其食性从活饵转为人工配合饲料,催生了规模化养殖的浪潮。如今在广东、广西等地,池塘主养模式下,当年鱼苗即可长至1.5公斤,三年突破4公斤。巅峰时期仅广东省年产量即超10万吨!
值得关注
大口鲶虽然不是保护动物,但它们目前的处境还是需要被关注的。
虽然它们本身种群数量还是很健康的,但是很多外来物种会凭借更强的耐力和繁殖力挤压大口鲶的生存空间,比如埃及塘鲺。埃及塘鲺带来的还有坏名声,有些人会把原生物种大口鲶跟埃及塘鲺搞混,埃及塘鲺因耐受污水、富集重金属的特性,长期以来都跟罗非鱼竞争“最脏鱼类”的污名,连带影响了大口鲶的市场声誉。
大口鲶可是比埃及塘鲺好吃多了,起码大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大口鲶没什么土腥味,而且肉质细嫩、肌间刺少。
当前,大口鲶的保护与利用正寻求微妙的平衡。不需要像对待保护动物那么慎重,但因为其生态位的重要性,又得比普通鱼类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