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巴两国突然宣布达成停火协议,可这协议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当天,克什米尔地区的枪炮声、无人机轰鸣声依旧没停,双方用火箭炮、导弹互轰,防空系统拼命拦截,还互相指责对方先动手。这种场面,就像俩邻居刚说要握手言和,转身就抄起家伙继续干架,谁也不服谁。
巴铁这边也不含糊,沿着控制线一顿猛轰,宾贝尔、伯尔纳拉这些地方的印军据点都被打成了筛子。天上6架战机来回巡逻,随时准备揍下来犯的印度飞机。要说印度这次也是急红了眼,之前吃了大亏,7架战斗机、一套S-400防空系统,还有77架无人机全没了,损失近30亿美元。这口气要是不出,印度军方脸都没地方搁。于是,他们玩了个阴的,在停火协议生效前30分钟,突然发射战术导弹,精准命中巴铁两座空军基地。
要说这印度的导弹还真准,拉瓦尔品第的努尔汗空军基地虽然飞机没受损,但地面烧得一塌糊涂,基础设施全毁了。另一座基地更惨,营房被炸毁,5名飞行员当场死亡,其中还有个中队长。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死了几个人嘛,战机没损失就行。可这想法大错特错!飞行员那可是空军的命根子。
《简氏防务周刊》说了,巴铁飞行员训练强度比印度高得多,每年飞行240小时,每小时成本3万美元。算下来,一个5年资历的飞行员身价超过一架枭龙战斗机。战机没了可以再买,飞行员没了,培养起来得花好几年。就好比你花大价钱培养了个顶级厨师,结果他突然被挖走了,你不仅得重新招人,还得花时间培训,这损失根本没法比。
印度这次突袭,表面上看是报复,实际上是想彻底打垮巴铁空军的战斗力。他们知道,炸掉几架飞机不算啥,弄死几个飞行员才是关键。可巴铁也不是吃素的,你炸我基地,我就用远程火箭炮、战术导弹反击,甚至出动枭龙战机发射空对地导弹,把印度的S-400防空阵地炸了个稀巴烂。
更让人意外的是,西方对这场冲突反应冷淡。欧洲忙着乌克兰的事,美国虽然嘴上呼吁克制,但前期根本不想掺和。这就让印度有了可乘之机,觉得没人管,就敢在停火前搞突袭。不过,巴铁也不是孤立无援,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和红旗-9防空系统在这次冲突中表现亮眼,超视距击落印度战机,拦截导弹,让印度吃了不少苦头。
现在停火协议虽然签了,但双方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印度损失惨重,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巴铁虽然反击有力,但飞行员的损失是个大问题。未来,双方是继续打下去,还是真的坐下来好好谈,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冲突不会这么轻易结束,克什米尔问题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再次引爆。
这次事件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现代战争中,人才比装备更重要。就算你有先进的武器,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操作,那也是一堆废铁。巴铁这次的教训,值得所有人深思。而印度的行为,也让国际社会看到,停火协议在某些国家眼里,不过是一张废纸,只要利益受损,随时可以撕毁。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只会让地区局势更加动荡,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总之,印巴这次冲突远未结束,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我们只能希望,他们能早日放下武器,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别再让无辜的人遭殃。毕竟,和平才是老百姓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