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降雨确定了,新一轮高温也确定了,“双双”穿插发展,可以说这天气有点复杂了,并且都是超长模式,降雨,高温的发展周期都长。
那到底如何发展呢?下面我就一步一步来说。
不得不说,大家要在高温,降雨等穿插性的影响之下,还要注意强对流天气的变化过程,虽然说新一轮超长降雨期、高温期同现,但我这里还是从高温说,再来说降雨。
超长高温时期来了:高温多地已超35度
的确,这超长高温时期的发展已经非常明显,这没有多大争议了,不过,从确定性的数据来看,其实已经多次超过了35度了,这可以说也才起步,后面按照趋势来看,还会强不少。
按照监控数据显示,其河北石家庄、邢台、邯郸,河南安阳、焦作、郑州、洛阳等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35~37℃高温天气,所以,是真的热。
然而,接下来的高温还会继续发展,我国更大范围的高温还会出现,其新一轮超长高温时期也是确定来了,那到底有多强呢?
从高温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波主流的高温活动,就是在北方为主,其中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将全面保持高温活动。
当然,部分区域可能也会经历“过山车”的模式,就如石家庄,大家看到了,气温超过了35度,但有冷空气活动之下,带来波动性的发展,而且这个“过山车”的表现模式激烈。
在最高气温冲向36度以上之后,又下滑到30度以下,然后再次冲下近38度左右,过后又下来,这一上一下,大家要警惕变化过程。
而对于这一波高温的活动,其预计18时段前,高温范围较小且多变,预计19-20日,高温强度增强、范围显著扩大,所以,注意气温的大波动,这就是高温发展。
所以,这高温发展的时间还是相当长了,这真的要热够了,而且基本都是北方,最为关键是这一次覆盖了很多明显降雨较少的地带,那这就是“双重影响”了,而波动性的区域,也还是有雨水的发展,但基本都是很少,0到10毫米就不得了了,因为主要雨水活动是先南北,后南为主。
新一轮超长降雨期确定,降雨在哪里?
在新一轮超长高温期发展时间段,我国超长的降雨期也来了,真的是双双发展,其实说到同步,大家都知道,这南北分叉,区间发展肯定会很明显的,不然也不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恰好也是这样的发展模式。
在降雨开下之下,我国南北区域都率先进入之中,其中北方——东北区域最为明显,在黑吉辽等地最为明显,有一条10毫米到25毫米的跨越发展,而西部方向也有,在青海,西藏等区域,有大雨,局部暴雨活动。
南方主要发展地带就是以云南,贵州等地较为明显,过后,扩大到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一块。
而过后,南方的降雨带出现扩大,北方的话,可能就是零散性的雨水活动为主,但如果触发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雨可能明显一点,但这就会形成很多人说的“蒸笼”天气,这不友好。
从扩大的雨水带来看,其江西,湖北,安徽,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均在覆盖区域,其45度倾斜降雨带,主要就是大雨为主,局部暴雨。
从发展因素上来看,也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北上,对我国华南区域形成覆盖,水路延续副高边缘形成与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活动变化。
所以,这是一波对接性的冷暖气流降雨活动,本身东部也出现了气旋活动,推动了东部水汽交叉发展,这就是降雨的原因。
而过后,副高回撤,其水汽呈现出转变,那么强度上也会改变,所以,在尾声时段,大家也看到了,其降雨在南方是散乱的。
但强度也还可以,大部区域都是10毫米到25毫米为主,区域性的发展强一点,北方尾声时段,东北区域再次形成雨水带,就是上面说冷空气的穿插影响,也是带来了改变过程。
这就是降雨活动,这一波降雨到16时段才会结束。
而过后,我国气候中心再次给出了预警,在17-19时段,又是3天降雨趋势,这是不是超长降雨了,4+3=7天了,这南方的降雨时间明显扩大。
只不过,北方陕西、河南等地,依然保持相对少雨情况,至少大部区域不那么明显,除此之外,华北等区域,也要注意强对流天气过程,这就是雨水过程变化。
西北太平洋依然无台风
虽然看上去热带扰动又在活跃了,并且台风密集线在不断增加,但前面都给大家说了,副热带高压还有崛起的趋势,这很显然,这是具有影响条件的,短期之中不会有台风变化。
而GFS倒是很疯狂,给出了不少的台风发展趋势,但相对来说,这变化也很大, 不确定性太高。所以,我也就不谈了。
相对来说,西北太平洋没有到台风活跃期,大家不用管就行,但后续随着海温的不断提升,热带扰动的不断酝酿,其变化就会增强了,南印度的热带扰动变化也不大,这就是海区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