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住宅新规一出来,好多人都在讨论:以后是不是看不到超高层住宅啦?新规到底咋回事,咱今儿就唠唠。
2025年5月1号开始,《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这可是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业内人都说,这规范就像个“收纳盒”,把以前散落在各种文件里的强制性规定都整合到一块儿了。
新规里明确说了,高层Ⅱ类住宅,也就是18到26层的房子,建筑高度最多不能超过80米,容积率在2.4到2.8之间。这高层Ⅱ类在住宅建筑平均层数分类里可是最高的。有人就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超过80米的住宅以后都没了?
其实“限高80米”这事儿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2018年,住建部发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里就提过,19到26层的高层住宅,高度不能超过80米。
这几年,“限高”这事儿是越来越严。2020年,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说一般不能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250米以上的建筑也得严格限制,100米以上的建筑得好好论证、集中布局。中小城市新建超高层建筑得严格控制,县城的住宅最好以多层为主。
这里给大家解释下,多层住宅就是4到6层的,高层住宅是12层以上、楼高小于100米的,超过100米的就是超高层住宅。
到了2021年,要求更严了,一般不能新建超高层住宅,还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2022年,《“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里直接说“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把之前“一般”这个前缀给删了,那就是一律叫停。
那哪些城市超高层住宅多呢?贝壳研究院2020年的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里,重庆、武汉、成都、西安、长沙这些地方超高层住宅小区数量最多。重庆有2200多栋,排第一;武汉将近1500栋,排第二。一线城市里,深圳最爱建高楼,有近290座200米以上的高楼,全国第一。2025年2月的数据显示,深圳在用超高层建筑大概有1400栋。
住在超高层里,有人觉得采光、通风、视野好,可也有人吐槽。有业主说,住高层遇到大风天,窗外风声大得睡不着觉;电梯停电了,得爬31层楼梯回家。住久了心里还不踏实,怕火灾、怕电梯出故障。
那为啥以前有这么多超高层住宅呢?资深投资人韩毓祥分析,土地有限,开发商想多卖房子,就得提高容积率,而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关系可大了。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说,有些城市为了发展,想建地标性建筑带动区域经济;还有些地方受环境限制,只能往高了建,像重庆是山城,就只能多建高楼。
不过现在,超高层住宅的时代算是过去了。近半年,好多地方都出了新规范。江苏省说,一般不能新建100米以上的住宅建筑,要是真要建,得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江西省提出,住宅建筑高度最好别超过54米,以小高层和多层住宅为主。山东省的“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也说,住宅建筑高度不宜高于54米。
为啥要这么限高呢?一位地产行业资深专家说,经过十多年发展,老百姓开始反思超高层建筑的风险,尤其是火灾问题。咱们国家现有的消防车云梯最高能到101米,但实际救火可没那么容易。不像低层建筑,消防车到了就能马上施救。
超高层建筑对作业场地有要求,到了现场还得先固定平衡稳定装置、调试液压系统,等这些工作都做完才能升到高空救人。从接到火警到在失火建筑周围布置好,得花不少时间。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层建筑火灾越来越多,2024年前8个月就有3.6万起,比2023年全年还多。
韩毓祥说,这次新规就是明确告诉大家,政府不想让住宅建得太高,这也和现在房地产领域最受关注的“好房子”建设有关。卢文曦觉得,高层和超高层住宅以后可能不会完全消失,但肯定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建超高层住宅成本高,钢筋水泥用得多,经济性差。
而且高峰期电梯不够用,有些人上高层还会头晕,甚至能感觉到楼梯摆动,住着不舒服。他说:“就算让你建,你也不一定想建那么高。消费者都想住舒适、安全的房子,建得太高,得房率就低了,和住好房子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过呢,这次新规也有让人疑惑的地方。有人就问,文件只说了26层以下的情况,那26层以上的住宅能不能建?要是能建,肯定得超过80米,这又咋办呢?前面说的那位专家也有同样的困惑,以前有限高规定,要是想突破,就一事一议,上报审批,结果最后大家都突破了。
总之,新规出来后,超高层住宅的未来到底咋样,还得再看看。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住宅建设肯定会更注重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