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真是个好消息啊,居然有人“鼓励、建议农民工买车来改善生活”。



这和刺激低收入群体消费“花光吃光为国争光”的言论难道不是异曲同工吗?而且还妙不可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言论自由等等呢。

其实啊,光鼓励、建议农民工买车改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还要鼓励、建议农民工购买别墅、游艇、私人飞机等高价值的奢侈用品,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品味,让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们看到都流口水才够劲!

要是农民工都有能力通过买车来改善生活,中国还会存在超过6亿月收入不足1千元的低收入群体吗?

  • 这究竟是咋回事?

近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农民工分析-建议鼓励农民工购车改善生活》引发网友热议。



文章花了很大篇幅,四个章节阐述农民工现状问题。最后在第五章节得出重要结论:农民工用车潜力较大-应有效挖掘。

文章指出,在推动汽车下乡的不断努力中,农民工群体用车需求是持续增长的。根据调查公开数据,从2015年农民工汽车拥有率是15.9%,上升到2021年的34.1%,车辆拥有率提升速度相对较快,尤其过去几年平均每年在4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表现是相对较强的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农民工占社会就业的40.4%的重要组成,2021年车辆保有比例达到34.1%,相对于城镇百户家庭汽车保有50台的水平偏低,改善农民工用车市场的潜力和意义都很大。
中国农民的收入偏低,但高收入组的城乡差距仍有2.11倍,较2013年降低0.6倍。虽然近几年的城乡差距缩小,但鼓励农民消费的意义仍是重大的。
农民工是农村较高收入群体,购车意义较大。从生活便利角度看,购车能减少他们搭乘公共交通的不便与疲劳,使他们能在更舒适、自主的状态下往返于工作和居住地,或是往返城乡之间。在经济层面,购车一定程度上方便他们开展副业,增加收入渠道。从心理层面,拥有汽车可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与获得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增强在城市扎根的信心,对改善老年生活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
实现促进消费无疑是在当前情况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汽车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本身又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如果拉动汽车产业的增长无疑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如果通过汽车下乡等工作有利于挖掘农民消费潜力。所以出台首购消费刺激政策无疑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增长,确保今年经济的稳定,在稳定市场和消费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从这名专家学者的论述来看,刺激农民工购车应该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提升经济有积极的推进意义,用他的话说,那是确保经济稳定,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崔东树表示,国家购车补贴刺激消费,应该兼顾社会公平,而非简单的价值考虑。当前许多补贴政策更倾向于有车家庭的换购,这本质上是用公共资源奖励已完成首次购车的中产家庭。

相比之下,我国仍有大量农民工群体因经济能力稍差而未买第一辆车,他们的出行效率、工作机会和生活质量因此受限。

老年农民工、新市民等低收入群体若能购车,可显著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例如,他们能更灵活地跨区域务工,减少通勤时间,增加就业机会;或从事网约车、冷链配送等依赖车辆的灵活职业。

在崔东树看来,对穷人购车给予补贴,本质是帮助他们跨越消费门槛,而非“割韭菜”。

对此,有网友感慨,中国农民如同洞庭湖、鄱阳湖,干旱缺水的时候抽水抗旱,洪灾时蓄水抗洪,风调雨顺时去捞鱼摸虾。

有网友表示,房子要卖给农民,车要卖给农民,献血车要下乡,家电要下乡,啥库存都要卖给农民。养老金能给农民提高不?

不可否认,这名崔专家的论点的确有一点点可取之处,那就是若补贴能确保流向真正需要的群体,并通过透明监管堵住漏洞,那刺激内需,确实是一种有效手段。

农民工购车,其实不是什么新闻。在广大农村,豪车都涌现出不少。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他描述的对应群体。可以肯定,买车买房显然是可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