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2轮浙江队对阵山东泰山的焦点战中,浙江队的18岁小将王钰栋成为了全场焦点。这位2007年出生的宁波小伙,在对阵山东泰山的比赛中奇迹般进了两个球。

算下来,他在这个赛季已经进了8个球,与北京国安外援并列射手榜第一。更夸张的是,他平均每场射门3.8次,射中率来到了逆天的47%,这可比同龄的武磊那时候强多了。

讲道理,浙江队培养王钰栋确实有一套。2021年他就进了U16队,那时才14岁。2023年正式签约时,俱乐部为其也花了不少培养费。同时,主教练乔迪在战术上也是偏向他:王钰栋在左边,穆谢奎就拉边给他空当;王钰栋去右边,程进就往前冲带走防守。



这种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打法,让他在亚冠比赛里也能进球和打助攻了,还是最年轻的进球球员。 所以说王钰栋能出来,不光是他自己有本事,浙江队也是真花心思培养了。他们肯早早花钱,说明看得远,不像有些队那么急。队里教练用他也是动了脑筋的,不是随便给个机会就完事,是真的想让他尽可能好好发挥,可谓是用心良苦。



其实王钰栋的进步还是非常快。2023年刚踢中超,上场时间很少。2024年出场多了,进了6个球。到2025年,12轮就进了8球。他每场拿球次数、关键传球都多了不少。特别牛的是,他专打硬仗:打卫冕冠军上海海港,进球加助攻;打山东泰山,一个人进俩。

技术是真过硬,不怕大场面。 这种硬仗能踢好,不光是技术好,心理也过硬,脑子也清楚。浙江队给他的不光是上场时间,更是让他能在高压下练胆子、长经验。这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比光练技术还重要。



同时中甲的大连英博,年轻人也踢得不错。21岁的毛伟杰和20岁的朱鹏宇,俩人前10轮一起进了5球助攻4次。毛伟杰进步特别大,过人、传球、抢断都比以前强多了,攻防两面都行。

主教练李国旭有套“梯度培养”的办法:每场固定让两个U21球员首发,但要是谁注意力不集中,踢个30分钟就可能被换下。这种严管让朱鹏宇定位球进步很快,角球助攻了好几个。俱乐部还针对毛伟杰速度快的特点,设计了“三秒快攻”战术,要求中场快速把球传到边路空当,球队靠这招进了不少反击球。



大连英博这做法挺好,说明就算在中甲,只要路子对、管得严,也能培养出好球员。教练那个“30分钟换人”的规矩,看着挺严,其实是逼着小队员集中精神,养成好习惯。那个“三秒快攻”也是看人下菜碟,发挥球员特长。这种办法能让年轻人快点成长,别的队也能学学。培养人,不光看钱,教练的想法和办法也关键。



上海申花和海港也在比着培养年轻人。申花19岁的中场李新翔,一场比赛里传了3个关键球,还进球助攻,数据亮眼。他传球成功率跟35岁的老将吴曦差不多,但跑得更多。海港的蒯纪闻也很成熟,踢前腰,在被紧逼的时候传球成功率还很高,比奥斯卡都强。



上海这两队还有个“U21保护机制”,每场必须保证两个U23球员在场,让年轻人有稳定的上场时间。 上海这两队用政策保证年轻人上场,这当然是好事。但李新翔、蒯纪闻这些人也不是光靠政策,他们自己也争气,用场上表现说话。他们能跑、能传,说明真有两下子。这背后,除了政策帮忙,俱乐部平时的训练和指导也少不了。政策是推一把,能不能跑起来,还得看球员自己和俱乐部的培养水平。



相比之下,山东泰山有7个U20国脚,却好像在浪费人才。比如依木兰,19岁的后腰,在中乙踢得挺好,数据也不错,但就是没机会上中超。俱乐部说“一线队保级压力大”,可数据显示,泰山队30岁以上球员上场时间占了快七成,是中超最高的。



更麻烦的是,像刘国宝这种以前进过U20国家队的,因为老没比赛踢,2025年状态下滑得厉害,传球成功率掉了一大截。 泰山队这情况,我看是俱乐部自己没搞明白。“保级压力大”当借口,可场上那么多老队员,这说不过去。

感觉就是老想靠老将,顾不上以后了。依木兰这些好苗子没机会,太可惜。刘国宝状态掉那么快,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有天赋也得常比赛,不然就废了。这说明俱乐部高层可能想得不长远,一线队和年轻队员之间也接不上茬。



王钰栋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浙江队十年努力的结果。大连英博证明中甲也能出人才,上海双雄展示了资金和青训能结合好。泰山队的问题提醒我们:没有好的梯队和晋升通道,再好的苗子也出不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