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聚首忆韶华,且拾初心赴壮游
——原13军37师110团二机连老兵湘赣行纪实
- 陈法邻
中篇:南岳竞登抒豪情
衡山又称南岳,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岳"之一,久负盛名,中国民间祝寿词中的"寿比南山"里的南山,就是指南岳(一指终南山)。南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名山,自然风光秀丽与宗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次年入选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俗语说,"不游南岳,等于没到衡阳"。组委会非常理解老兵们的心情,衡阳籍组委会成员总牵头人翁志军不顾自身刚大病手术初癒,身体虚弱,与欧杉,胡洪祥,王新春(14集团军某髙旅退役士兵),万克宣,刘晔,黄林启,张光甲等同志,不辞辛劳,先行多次到南岳大庙,忠烈祠,南天门,上封寺,禹王庙,祝融峰等景点反复踏勘,规划游览线路,为让游览南岳的老兵和眷属们滿意,营造了温馨感人的氛围。
4月12日,早上7点。衡阳城内,蒙蒙雾雨,和风轻拂,但一出城外,雨点就开启加油模式,渐渐变密变大。这对于第一次踏足衡山的我来说,除了在网上提前对今天的登顶沿途景点作了预览外,还暗自准备了外套和雨伞随身,本以为万无一失,殊不料在山门购票处列队进站时,导游小姐姐郑重相告:"山上气温较低,风大雨大,雨伞无法使用,必须购买紧身塑料雨披,方可乘车上山,不然会感冒的",这让大家都来了个猝不及防,纷纷转身,准备向正在售卖雨披的游动小商贩购买,好在曾有多次登顶经验的老兵杜勇早有准备,他自掏腰包购买了50件质量相对较好的雨披分发各人,大家自是一番感动,心里热呼呼的。
《雨中暖情》
雨雾蒙山愁满腔,
寒风骤至透心凉。
老兵解囊传温暖,
塑衣手赠情谊长。
趁未进站之前,我抽空偷睨了一下厅外大庙旁边的香火一条街,只见那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潮涌一般。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争先在此购香买宝,手提肩扛,仿佛都在预作进庙敬奉神佛的热身。这让人感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不是在大庙,就是在来大庙的路上,就连我们报名参加徒步登顶祝融峰的这一路战友及眷属,有不少人,也是早早就购买了各种香宝红烛随身携带上车,准备到南天门财神殿,寿星殿,上封寺,祝融峰圣帝殿敬奉神明,祈愿祈福。而未参加登顶的战友及眷属则早早加入了观览大庙这波人潮之中。这不禁让我心生慨叹: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信仰的力量和凝聚力也太强大了,它的信徒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都被召唤到南岳大庙来了,就连我们老兵也未能免俗。
9:00。旅游观光车从南岳大庙侯车场冒雨出发。蜿蜒曲折,盘旋而上的柏油路面山道,湿而不滑,令人心旷神怡。车道两旁古木葱茏,山花点缀,青松翠柏环绕的胜利坊,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忠烈祠,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由于这些景点目前都处于重点维修之中,不对游人开放,老兵们只能在窗内黙观,遥寄哀思,缅怀民族英烈。感叹:青山有幸埋忠骨,天地有情荡英魂。抗日先烈,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千秋永祀。
《雨中忠烈祠》
南岳登顶抒豪情,
雨泣忠祠缅英灵。
千秋浩气昭青史,
万古精神佑汉庭。
历史上胜利坊、忠烈祠等建成后曾遭日寇及左狂分子严重破坏,好在我党有英明的领袖,终于让这一沉重的旧篇翻过。如今,南岳忠烈祠正在得到妥善的维修和保护,祠内的国军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四时祭祀香火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追加他们为革命烈士,其遗属也享有抚恤权。所谓"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次泯恩仇",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统一,游子归家的日子不远了。
《半山亭思古》
南岳登顶过此亭,
半山岭前雨雾轻。
半字寺诗传韵事,
贤僧自此功业成。
半山亭流传着一烧火僧半字奇诗:
半山半庵号半云,
半亩半地半崎嵌。
半山茅块半山石,
半壁晴天半壁阴。
半酒半诗堪避俗,
半仙半佛好修心。
半间房舍半分云,
半听松声半听琴。
据传当年僧院主持见到此诗后,立即将其擢拔为关门嫡传弟子,妥妥的又一知识改变命运之古代版!
车经半山亭,由于上下车辆较多,我们的观光车在半山亭前稍作会车停留,玄都观隐藏在濛濛春雨笼罩下的幽谷密林中,虽不能下车近观并拍照,但曾被统帅在建国75周年招待会讲话上引用过的"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此际忽然映入我的脑海。如今这副名联已成为人人皆知,激励神州儿女振兴中华的励志名言。半山亭与玄都观由此声名更噪。衡山是一座诗联之山,据说有各种楹联1000多对,其中不乏名楹佳对,流传甚广。
9:50,观光车终于到达南天门停车场。场边依山势次序排列的财神殿,祖师殿,寿星殿。三殿古色古香,外墙均用花岗岩山石砌筑,巍峨壮观,殿内塑象,既慈祥又庄严,高高在上俯视人间,坦然接受众生膜拜。善男信女,穿梭流连其间,礼拜祈愿之后,又纷纷涌到刻有"寿比南山"巨石旁合影留念,传统福禄寿财观念,其实也和当今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密切合拍。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无时不在不处无在。
老兵与寿比南山石合影
《寿星情》
南天门前聚忠良,
财祖寿星佑一方。
合影同祈岁月好,
雨洗山石韵悠长。
我与张德民均是第一次游南岳,参加登顶活动,每走一步都充满好奇,每遇一景,都驻足观瞻,拍照留念。尤其是到了南天门石刻牌坊处,更是啪啪啪拍个不停。古色古香的川字型门楼两边对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跨过此门,就是传说中的天上仙境了吗?跨入仙境,我们又有哪些难忘的邂逅和相逢?
南天门老兵及眷属合影照
其实,此次报名参加登顶活动,本人还有个小九九:为拟议中的今年九月与战友结伴自驾游西藏预作热身。心中私忖:要是连海拔1300.20米的南岳峰顶都上不去,那西藏游岂不够呛?
通往山顶的柏油大道与从山脚下延伸上来的曾国藩古道不断交会。小道均为大小宽窄不一的条石铺就,据说是当年曾国藩为方便母亲上山朝拜所建,为不破坏"神山"上的水土和植被,所有铺石,全部取之山下其它地方。如今几百年过去,古道依然完好坚实如旧,甚至比现在新修的个别石质路面还要结实(这点我后面还会提及)。曾因湘军而出名,他的治军之道,我们不曾目睹,但今观小小古道,历经几百年而几乎完好如初,由此也可推知,曾之湘军首领亦非浪得虚名也。
登顶之路,我们选择柏油大路,木质架空栈道(顶上有蓬可遮雨雪)与古道三者交替兼行,为的是多积累一些爬山经验。有着多次登山经历的张德民说:下山时小石道不磨杵膝盖骨,返程我们要多走古道。
10:10。雨滴开始变小,天色也比山下明朗了许多。传说中的圣帝之庭终于快要到了。据说,从跨进南天门那一刹那起,就相当于进入帝都之地,此时有缘有福之人,你的耳边会隐隐传来悠扬的仙乐之声,你身边的苍松翠柏,也会枝叶轻拂,山花摇曵,婆娑起舞,那是瑶池西王母派来的仙女化身在夹道欢迎,这是吉兆,会预示你的这趟拜山之旅能够心想事成,得尝所愿。
10:15。巧遇抬轿工。竹椅悠悠,游客端坐,抬工一前一后,三人同心,向着祝融峰进发。问曰工价几何?答曰300二工平分。我说不贵不贵,明码实价,公平交易,劳动计酬,理所当然。
10:20。禹王碑路段,山坡更陡。一位母亲突然仰面倒地,抽搐不已。他的儿子年约十三、四岁年纪,身背香宝烛之类供品,正双膝跪地,一手垫在母亲脑后,一手用雨披挡住雨水,那焦急而又无助的眼神让人看了心疼。或许这位母亲是为了陪儿子到上封寺求祷六部尚书塑像(据说非常灵验)保佑儿子求学有成,那怕是抱恙在身也在所不辞吧,由此可见母性之伟大。老兵孙百印本已抄古道刚好与母仔俩人错过身,来到上方一层盘山道,他听说后,马上掏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急速回赶,赠予其子。此时山上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和医生也已赶到,他们对孙老兵的义举表示感谢,说,母亲是慢性癫痫病急性发作,已经对症施药,速效救心丸暂时用不上。这不幸又充满温情的一幕,见证了老兵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而这也不正是和谐社会所应有所倡导的新风尚吗?
《雨中登南岳偶遇》
雨湿山阶步蹒跚,
抬夫计酬理应当。
忽闻慈母身遭厄,
义举暖心岁月芳。
10:30。惊魂一刻。在禹王碑记与上封寺路段,有一公共卫生间。在通往右边男厕通道上,有一块摸约50公分见方的青石,底下水泥已被雨水淘空。当我拾级而下踏上该石时,猛然一个踉跄,差点滑倒,惊魂甫定,让人后怕,若是心脏不好的游客遇此,说不定会酿成大祸。文撰至此时,刚好传来黔西乌江百里画廊游船倾覆事故的不幸消息,似觉这点更有重提的必要。希望景区管理方能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守护好每一个游客的平安。
《惊魂一瞬》
雨蚀山石藏隐忧,
一脚踏空魂欲丢。
但愿景区勤检护,
平安览胜乐无忧。
10:40。千年古刹上封寺。惟妙惟肖九龙壁。上封寺至少有1500年历史,东汉时为道教宫观,称为道教22福地。自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改为上封寺后,香火延续至今。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弥陀殿等。
近百年来,上封寺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寺旨和教义从过去的出世到入世,从小乘修持到大乘普渡。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年青时代的一幅"上马杀贼,下马学佛"题词,功不可没。
在风雨如磐,民族灾难深重的抗战年代,上封寺是中国僧人抗战的发源地。1939年5月,上封寺"佛道救难协会"成立,时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并对住持宝生,巨赞等法师解释"杀贼"不止是破除心中烦恼之贼。而且要破灭危害民族、国家,残害人民之贼,普渡众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爱国作家,诗人,革命斗士田汉有诗"缁衣不着著军衣,敢向人间惹是非。自从彻悟如来意,又向人间树战旗。"就是那时上封寺僧人的真实写照。
往事如烟,随风而去。忽然一阵久违的梵音传来,那是上封寺的佛道僧尼们在山门前举行法事活动。这让游人们大饱眼福,纷纷围拢过来,驻足观看。山门内天王殿前也是人潮涌动,焚香亭内,火势正旺,不断有人一边投香送宝,一边念念有词,祷告祝福,虔诚而又专注。
上封寺山门外的九龙壁群雕,在弥漫的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各路神仙的坐骑齐聚,似飞似降,其设计之妙,匠艺之精,令人赞叹!
九龙壁照片
2006年,国家民宗局授予上封寺"宗教界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对历史正义的褒扬。
上封寺照片
《上封寺感怀》
雨叩禅门韵自长,
九龙壁下意苍茫。
佛道抗倭功迹著,
总理遗风万古扬。
11:00。此时距祝融峰顶,仅有咫尺之遥。"祝融帝君!二机连老兵拜望您来了!"我在心中一阵大喊,深鞠一躬。
此时风微雨小,趋于消停。脚下山谷的岚气烟霞蒸腾,与圣帝殿前广场一侧的焚香炉里熊熊燃烧后的烟火混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火味,向着祝融峰顶飞升,"祝融万丈平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真是佩服韩愈老先生的审察入微,描述确是真实精妙。
红旗飘上圣帝殿:二机连老兵申继瑰(左)、何义雄(右)手持红旗在祝融峰圣帝殿前合影
《雨登祝融峰》
雨登祝融豪气添,
七十二峰入我怀。
湘江北去水滔滔,
无尽风光似锦裁。
登上祝融顶峰,环视四野,峰峦无数,湘江北去,水天一色,岚烟氤氲,72峰难见全貌,唯有峰顶一节苍翠如墨。古人有言"南岳独秀","南岳独如飞",这种评价也是非常中肯的,但当今天登顶祝融峰后,我忽然觉得南岳最大的特色,不单是她的自然秀色,也不止于她的冲天飞姿,南岳的最大特色也是她的底色,在于她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质:这是一座英雄之山!君不见,从全国唯一一座"抗战纪念城"衡阳到忠烈祠,从船山石鼓书院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青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开办的半工半读,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经世济用"到"实事求是,",从邺侯书院的名宰故事到上封寺的"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从圣帝庙里的火官真神到火星车祝融号,所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岳何其雄哉!尤其自明清以来,在南岳留痕的历史名人无计其数,王夫之,曾国藩,石达开,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叶剑英,田汉……他们是民族精英,国家栋梁,"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英雄之山,名符其实。南岳孕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脊梁精英,哲,思,政,军,医,农,诗,僧,等等,灵山与名杰交相辉映,光耀天下,佑我中华,万古流芳。
南岳是一座连接天上人间与过去未来的风水宝地。从棂星门到祝融峰,一山一水都是传奇,一草一木都是故事。大自然的造化之妙与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凸显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理念的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甘石经》载:衡山南岳"可称天地","铨德钧物",它是28宿之轸星,主管人间寿辰。在它面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统统都是它的臣仆。我忽然明白,难怪历朝历代,为何祀拜南岳,问德问政,问道问术,求财求官,求福求寿,求子嗣求姻缘,求平安求健康者络绎不绝的原因了。原来在他们心中,茫茫宇宙间真的有一杆称,这就是南岳衡山。在它面前,人人都得接受它的检验与掂量!这是神话乎?这是现实乎?好象是,又好象不是。而我内心深处,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人要有点敬畏天地的精神,才能有所忌惮,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才不会在滚滚红尘中迷失了自我。
短暂而又难忘的南岳之行即将结束,令人憧憬和期待的新一轮山与水的亲密接触又要开始。在井冈山,八角楼,黄洋界,挹翠湖,韶山,花明楼,滴水洞,长沙不夜城,还有橘子洲头,又有什么样意想不到的美好与我们不期而遇?还有怎样的惊喜连连让人目不暇接?敬请期待下篇《井冈韶山拾初心》。
井冈山广场合影照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法邻:广东省徐闻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0月进藏,历任边防5营1连副政指,西藏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教员,山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边防2团边防营政教等职,中校军衔,1994年8月转业,任建设银行徐闻县支行办公室主任,已退休。现为广东省徐闻县诗社会员。
作者:陈法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