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游览了九寨沟,晚上看晚会演出。22日6点在宾馆早饭后,我们一行40人又坐大巴车,在那个导游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四川黄龙山的旅程,开启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自然之旅。

黄龙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是岷山山脉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九寨沟毗邻,这片神奇的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川西北高原之上。

景区总面积达1340平方公里,广阔的区域内蕴藏着无数的自然奇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其高程范围在海拔1700-5588米之间,区内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地势起伏较大,造就了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垂直景观带。

我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黄龙区景点。



记得那一天天气有点阴冷,早晚温差较大,早上出发时气温大概在5℃左右,我们把随身带的棉衣换上还感觉有点冷。在上山前,导游说黄龙山海拔四五千米,谁的心脏不好的、有高血压的最好不要上去…

我们一起的八个姐妹其中就有一个没有上山。在这八人中就数我的年龄大,但是我身体很棒,我能上山。其间有人来卖水,导游说喝了这瓶水上山就有力气了,好处多多,90元一瓶,我们不管是真是假,每人买了一瓶(这是个小插曲)。



进入景区,一条宽约40-170米、长逾1.3公里的“金色巨龙”突然跃入眼帘——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金沙铺地”。碳酸钙华沉积形成的坡地如凝固的瀑布,在阳光下发着蜂蜜般的暖金色光芒。水流从高处漫溢而下,在凹凸不平的钙华滩上激起细碎的水花,宛如撒落的珍珠。俯身触摸滩面,细腻的钙化颗粒间渗透着清冽的泉水,据说这里的钙华沉积速度每年仅0.3毫米,眼前这片壮阔的金色地毯,竟是大自然用千百万年时光编织而成。

第二个景点是“洗身洞”:我们沿着栈道上行,海拔3900米处有个“洗身洞”,是藏民心中的圣地。这是一个高约1米、宽2米的天然溶洞,洞前是一汪碧蓝的钙华池。传说在此沐浴可洗去罪孽,洞壁上挂满的经幡与池边堆砌的玛尼堆,为这处自然景观赋予了神秘的人文色彩。

第三个景点是五彩池:这是黄龙景区的精华所在,位于黄龙沟的顶端,海拔4100米。五彩池由众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彩池组成,宛如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有湛蓝、碧绿、金黄、橙红等,色彩相互交织,美轮美奂,仿佛人间仙境。这些彩池的水清澈见底,池底的钙化沉积物形态各异,有的像珊瑚,有的像树枝,为这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我们在这里游览了好长时间,并在这儿拍照留念



第四个景点是黄龙沟:全长约3.6公里,沟内遍布着碳酸钙华沉积,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从远处望去,黄龙沟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在山间,龙头、龙身、龙尾栩栩如生,故而得名“黄龙”。沟内的钙化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水质清澈透明,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 

黄龙山另一个景点雪宝顶:它是黄龙山的最高峰,海拔5588米,山势雄伟险峻,终年积雪不化。由于我们太累了没有上去。  



夕阳西下时,我们沿着栈道缓缓下山。钙华池中的水色逐渐深沉,如凝固的琥珀。远处的雪宝顶已笼罩在暮色中,唯有山尖仍残留一抹玫瑰色的晚霞。山风带来阵阵林涛,仿佛黄龙在诉说着千百万年的地质传奇。这一天的行程,从清晨的凛冽到正午的绚烂,从钙化池的微观奇迹到雪山峡谷的宏观壮丽,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与自然对话的心灵之旅。

黄龙之美,美在自然之手的鬼斧神工,更美在时光沉淀的厚重与灵动。2016年那个秋日的邂逅,让我真正读懂了“人间瑶池”的深意——这里不是凡人的游乐场,而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教科书,是需要用敬畏之心去品读的生态诗篇。









作者简介:卢秀莲,女,网名映日荷花,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职称,语文教师,市作家协会、赣榆区作家协会会员。现有百余篇文章在《中国乡村》、《连云港日报》、《赣榆文艺》报刊杂志及孔雀文化、文化佳园、今日头条、华文原创、苏北文学等微刊上发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