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60岁的弘昼寿终正寝,他一生放飞自我,干了不少荒唐事,乾隆却拿他没辙,他也成为了乾隆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兄弟。

论年纪,弘昼与乾隆同龄,论才能,弘昼也颇有文采。

按道理弘昼应该是乾隆的夺嫡劲敌,被乾隆视为眼中钉才对,可为什么弘昼却能被乾隆几乎无底线地纵容,为所欲为,直到寿终正寝,快乐一生呢?



从出生就注定与帝王无缘

1711年,爱新觉罗弘昼出生。

虽然,弘昼与弘历的年纪仅相差了几个月,但二人的地位却是天差地别。弘历的生母是清朝的名门望族钮祜禄氏,但弘昼的生母却是汉人耿氏。

在清朝,汉人的地位本就比满人要低,再加上耿氏的家族背景着实一般,因此弘昼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他的未来与皇帝的位置是没什么缘分了。

不过弘昼虽然出身不好,但他的童年生活却没受冷落。

相反,弘昼从小就获得了两道幸运“护身符”,而这两道护身符,成为了弘昼平安快乐一生的关键。

按照清朝王室的规矩,皇子皇孙们出生时都要交给养母抚养,这样他们长大后就可以做到生母不亲,而养母又没有血缘关系,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母一族的外戚干涉左右朝政。

弘昼的生母虽然是耿氏,但将他抚养长大的养母,却是钮祜禄氏,也就是弘历的亲妈,未来的皇太后。

“和亲王弘昼,是雍正耿氏妃所生,而抚养他的恰恰是乾隆的生母。”

有了这层关系,弘历即使做了皇帝,也只得对这个弟弟能纵容就纵容,而钮祜禄氏又非常长寿,活了86岁,成了弘昼一生的护身符。



而在弘昼8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险些丢了命,好在他的十三叔胤祥四处寻医问药,最后救了弘昼一命。

众所周知,雍正与胤祥的关系那真是非比寻常,自此之后雍正直接让弘昼称呼老十三做“爸爸”。

皇父尝命弘昼曰:“汝命叔父所活也,汝宜呼之为父。”

此后十余年里,弘昼与老十三的关系十分亲密,在老十三的教导下,弘昼也养成了一种标准的儒家思想:对父亲要孝顺,对兄长要尊重。

有了上述两个条件,弘昼从小就与弘历有了深厚的感情,就连弘历继位以后也曾回忆说,自己与弟弟弘昼相伴二十年,从没有红过脸,关系相当好。

主动放弃夺嫡

不过,论天赋,弘昼比起弘历确实差了许多。二人自幼一起读书,但每次都是弘历早早完成功课,而弘昼还在闷头写作业。

当然了,弘昼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勤奋。看到哥哥弘历比他优秀,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用弘昼的话说,那就是“未敢一日稍辍”。

除了学习勤奋,弘昼还有个优点,就是心态好。

12岁那年,康熙看上了天资聪慧的弘历,把他带到宫里亲自培养。独自在家读书的弘历也没有嫉妒或者沮丧,只是对哥哥弘历十分思念:“弟之在家不能常聚,迹虽两地,心则想通。”

雍正继位以后,虽然明面上说要秘密立储,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雍正心中的继位人就是弘历。



而也就是在这一阶段,老三弘时心中患得患失,听了八叔的话,最后铸成大错被雍正开除了宗籍。

但弘昼却跟之前一样,专心读书,没有一丝夺嫡的念头。

20岁时,弘昼与弘历各出了一本文集。照惯例,兄弟二人要互相为对方写序言,弘昼在序言里,对哥哥弘历简直就是“无脑吹”:“虽所处则同,而会心有深浅、气力有厚薄、属辞有工拙,未敢同年而语。”

意思就是虽然我跟哥哥一块读书,但是论文采、思想、水平都是不能跟哥哥相提并论的。

弘昼这样不争不抢,雍正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所以,雍正在临终之前特意留了一份遗诏给弘历:

“弘历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信友爱,休戚相关。”

雍正的遗命,弘历不敢不遵从。于是,弘昼无忧无虑的后半生便开始了。



放飞自我,为所欲为

乾隆登基之后,先是给弘昼补了一个亲王的册封大典,随后又给弘昼修房子,建园地,还把雍亲王府上的所有财物都一股脑给了弘昼,弘昼一下子变成了京城最有钱的王爷。

但这位年纪轻轻便富得流油的王爷,却没有寻花问柳。

弘昼一生只娶了三个老婆,这在清朝王室贵族中属于是最低的标准,而弘昼一生与结发夫妻感情最好,二人共生育了7个孩子,剩下两个侧福晋则一人只有一个孩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