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娱乐圈又被一条新闻炸开了锅——

黄家大闺女黄多多正式进军影视圈,做起了艺人。

首次出道,加入的是程耳导演的新片《人·鱼》。


从《爸爸去哪儿》里扎丸子头的小女孩,到如今搭档王一博、汤唯的银幕新人,黄多多这波进阶让网友吵翻了天。

有人喊"赢在起跑线的星二代",也有人怼"强捧遭雷劈",这场关于"星二代"的争论,可比电视剧还精彩。

‌翻翻黄多多的履历,活脱脱一部"娱乐圈公主成长史"。

8岁上《爸爸去哪儿》靠金句频出圈,12岁翻译英文绘本被夸"学霸",16岁执导学校舞台剧,18岁穿露腰装被骂上热搜...

每次亮相都在舆论场砸出水花。

如今18岁的她空降名导大作,网友调侃:

"黄家的闺女,连出道姿势都像拿了VIP体验卡。"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分裂成两大阵营。

支持者觉得"星二代也是二代里拔尖的",黄多多从小在片场耳濡目染,英语流利气质出众,比某些流量小花强太多。

粉丝还搬出她参演话剧《水中之书》的片段,证明人家确实在认真学表演。

反对声更是火力全开:

"读国际学校、高中没毕业就能演大导电影,普通人考三大院校拼破头,星二代直接空降,这合理吗?"

有人扒出她之前读错常用字的"学霸翻车"事件,嘲讽:

"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读完,能演好戏?"

更有人直言这就是娱乐圈的"世袭制"——

陈飞宇、欧阳娜娜、木村光希,现在又来个黄多多,观众快被"星二代"包围了。

‌其实这场争论早超出了黄多多个人。

这两年星二代扎堆进圈已成现象:

闫妮女儿邹元清、宋丹丹儿子巴图、陈凯歌儿子陈飞宇...

有人统计横店群演中70%月入不过五千,而这些"星二代"起步就是大制作主演。

就像网友@吃瓜课代表 说的:

"娱乐圈现在分两种赛道,普通人在跑马拉松,星二代坐直升飞机。"

但话说回来,出身好未必等于观众买账。

木村光希顶着"天王女儿"头衔出道,照样被批演技尴尬;

陈飞宇演了多少男主,观众记得住的还是"阿瑟请坐"的段子。

反观张若昀、谢霆锋这些"星二代",硬是靠作品杀出一条血路。

说到底,观众心里有杆秤——

你可以靠爹妈入场,但想留在场上得凭真本事。

‌眼下《人·鱼》剧组还没放片花,黄多多的演技成谜。

但能确定的是,顶着"黄大厨女儿"的光环,她注定要被拿着放大镜评判。

网友@影视观察员 的评论很犀利:

"星二代就像开卷考试,观众早把参考答案(父母成就)贴在旁边了,考不过就说你砸招牌,考过了说你抄答案。"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届年轻人对"资源咖"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前有某导演儿子被群嘲"AI演技",后有选秀爱豆因文化水平翻车,观众开始用真金白银的票房和点击量投票。

黄多多们享受了家族红利,也必然要承受更严苛的眼光——

毕竟在镜头前,观众可不会在乎你爸是谁。

说到底,娱乐圈终究是实力说话的地方。

黄多多这次能不能把"星二代"的标签变成跳板,还得看大银幕上见真章。

就像网友说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演技只要足够在线,谁在乎你爸是谁?"

这场含着金汤匙出发的演艺马拉松,现在才刚吹响起跑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