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妈妈,点击关注我
作者 | 李早早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养出来的孩子是否孝顺,其实在年少时就有很明显的特征。
孩子童年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未来的一生。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4种特征,父母一定要早点重视!
因为有这些特征的孩子,如果小时候不及时引导纠偏,长大后很难体贴孝顺父母。
沉迷游戏
最近,网上有个特别让人寒心的新闻:
浙江一男孩因沉迷游戏,父母责斥一番,结果男孩竟然持刀威胁!
吓得父母只能叫来警察处理。
结果男孩当众对警察叫嚣道:“打我啊,来打我啊!”
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个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显示: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与亲子间关系密切相关。
亲子关系越差,越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的行为。
为什么孩子会游戏上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教授田宏杰曾说过:“父母要透过孩子的‘坏’行为,来看他的成长需求。”
父母日常陪伴孩子太少、和孩子缺乏沟通、孩子日常兴趣单一,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把内心世界寄托在游戏上。
想要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父母们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是温暖的。
第二,一定要给孩子制定纷繁复杂的规则,规定好玩手机的时间,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否则等孩子已经沉迷上瘾再加阻拦,孩子自然会抗拒。
第三,父母日常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如果经常玩手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最后一点很重要的是,父母也不能偷懒,想要孩子听话,不是坐那发号施令。或者是孩子不听,就开始动辄吼骂。
父母可以多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多带孩子出去玩,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新鲜的事与物。
引导孩子去感受、去体验,让孩子明白这世界上还有更多比游戏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换回孩子沉迷游戏的时间。
暴力解决问题
父母若动不动就是暴力来解决问题,孩子的三观也会开始走向偏峰……
心理咨询师表示:孩子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只能模仿父母。而他模仿的,往往是看起来更强势的一方。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影射着父母的行为。
那些动不动就暴力相向的孩子,其实很大程度都是父母带来的。
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我们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不好的模仿样板,如果是,请尽快修正。
更令人悲哀的是,喜欢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
14岁男孩,在书店里大声朗读英语,书店工作人员礼貌提醒小声点。
结果男孩却大怒,用手指着对方鼻子大骂道:“信不信我抽你!!!”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
“人性具有攻击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而相关研究也表明,90%以上的孩子都存在攻击的倾向。
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如果小时候父母不管不教,没有正确引导,等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发展出恶性事件,在社会上翻大跟头。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喜欢暴力解决问题时,首先不要以暴制暴示范错误操作。
同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并教会他冷静处理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人际关系差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个小女孩在学校总是欺负同学,一点小事不开心就会把同学打得鼻青脸肿。
渐渐地,没有人再愿意和她一起玩。
在悠悠的家里,我们找到了答案。悠悠的父母,对孩子特别溺爱,日常不管什么过激行为,都不会去引导孩子。
更可怕的是,妈妈崇尚以暴制暴,同学欺负你不听你的,那你就打回去。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
“孩子犹如一张纯洁的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完全由环境和教育形成。而塑造人的思维的,主要是未成年时期的成长环境。”
人际关系特别差的孩子,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人际关系,有人曾针对100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
42.28%的学生与同学曾经发生矛盾,其中“不注意说话方式”、“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同学间的矛盾主要起因。
父母想要让孩子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不妨多带孩子去社交。
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社交行为习惯,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慢慢引导、纠正,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示范。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
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作为父母,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习惯对孩子人际关系的影响。
日常多站在孩子角度,观察孩子内心需求,为他们提供心理上所需的支持,才不会多走弯路。
没有担当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的讨论:
作为父母,有什么品质是你希望孩子一定要拥有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对于男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品质是担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想要让孩子成为有担当的人,父母也一定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敢于承担。
比如孩子犯错,教会孩子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为错误进行道歉、补救。
有人曾这样说过:
“一个有担当的孩子,在以后生活中也会去帮助别人,从而奠定自己的好人缘,也会使自己更加优秀,让别人被自己吸引。”
一个有担当的孩子,内在动力会更充足,面对外界的挫折和诱惑,能够不惧风雨、正确选择,迎光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很认同一句话:“生命需要感恩的种子,才能养殖出有‘人情味’的生活。”
成年人的行为特征都是有迹可循的,很多事完全可以在儿童时期寻找到答案。
孩子的未来品性如何,其实从小时候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就能看出。
父母们不必慌,秉持着耐心去引导孩子,为孩子做出示范,多关心孩子,相信一定能教出孝顺的孩子。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
愿所有父母都能被孩子温柔以待,愿所有孩子都能怀着感恩之心。也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助到父母们!
作者:李早早。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