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在四野中可是赫赫有名的,并且他是从百色起义一路作战到东北,还是三十八军的首任军长,打了不少的硬仗,而且他还是57名上将中的一个,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在众多上将中,李天佑的名气不如许世友,韩先楚等人,而且建国后更是处于隐身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提及38军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支部队的另一个称号,那就是万岁军。而他们的军长就是梁兴初,不过这支部队最初的军长可是李天佑。在他16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红军特务连的连长,这可是很不容易的。在参加完百色起义之后,李天佑就跟着主力部队向西挺进,在黔桂边区建立根据地,发展红军队伍,保护首长的安全,可以说他是非常年轻的连长。

1930年3月,红七军在贵州榕江需要攻占敌人的重要物资重地,虽然这里的守卫森严,可是为了红军的发展,我军也不得不冒险行动。当时李天佑就参与了这场战斗,而他带着众人在战场上勇猛冲锋,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退缩的精神状态可是鼓舞了不少战士的心,让他们不再害怕,将一切都抛之脑后,从而跟着李天佑打赢了这场战斗。



在1933年芹山之巅的战斗,也非常的不容易,而这场战斗同样是红七军负责,当时李天佑的部队需要对战总有铁军称号的国军,并且他们的武器装备可是相当精良的。虽然战斗比较艰难,然而李天佑却鼓舞大家,两军对战,勇者胜,正是这个口号感染了众人,不顾一切的冲锋,最终赢得胜利。

当时李天佑不过21岁,在第二年他就成为了红军的师长,并且带着部队去了赣南闽西,还参加了三到五次的反围剿作战。红军长征的时候,李天佑所在的部队更是充当红军主力部队的开路先锋,并且在多场战斗中都赢得胜利,为大部队争取了撤退时间。



抗日战争的时候,李天佑又在115师中担任团长,并且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李天佑又跟着部队去了东北,虽然大多数是在后方工作,可是前线作战后方支援也非常重要,而李天佑在后方工作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就算这么战功卓著的将领,却没有在后人的心中留下印记,更没有关于他的传记,还有影视作品。人们只记得李天佑曾经立下的战功,却无法将他的名字记在心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也是因为他少了能够让人一想起他的标签,要说李天佑的能力还有贡献自然不用说,可是有标志性的战斗,他却没有。就像很多人提到孟良崮战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粟裕,还有淮海战役,同样也会想到粟裕,而辽沈战役会让人想到的人自然就是林彪了,这都是标志性的战役,也就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这场战役的指挥者,这就相当于他们的标签。



可是李天佑却没有这样的标签,虽然他在各个时期参加的战斗很多,立下了赫赫战功,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战役,李天佑部队属于主攻部队中的一个,而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是38军的军长,自然也有不少大型的战斗他都参加了,可是在想到这些战役的时候,人们第一时间素材并不是提及李天佑。



这就很让人纳闷了,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李天佑并不是这些大战中的唯一指挥者。虽然在关键战役中,他是指挥人员,却也不是整个战斗的总设计者,所以他担任的大多数职务就是冲锋陷阵的团长,师长还有军长,却没有坐镇全局的能力,也就不是元帅之才。而且他也是去世最早的上将,所以建国后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李天佑的消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