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春市松柏镇沙㙟村的田野间,村民弯腰插秧的身影与泥土中攒动的禾虫幼虫,共同勾勒出“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的生态农业新图景。近日,记者探访当地“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见证传统农耕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
这片13亩的“水稻+禾虫”试验田
是阳江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团队
推动的“百千万工程”创新试点
试验田采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陈兴汉博士团队研发的
禾虫与水稻共生的立体种养技术
通过禾虫吞食浮游生物
净化水质、排泄物反哺稻苗
形成“虫稻互惠”链条
据陈博士介绍
一亩稻田可收获成熟禾虫200至300斤
按照现在的市场收购价
大概每斤80元至160元
禾虫不仅美味可口
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在市场上也有着广阔的销售前景
沙㙟村党支部书记 蔡青青:
为助推“百千万工程”发展,我村引进了禾虫新型养殖模式。在阳江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我村采用一种两收模式,促进农田复耕,提高粮食产量,打造高端绿色优质大米,为我村提供就业舞台,促进我村经济发展。
“水稻+禾虫”项目管理人员 彭寿新:
现在禾虫加上水稻是有两项收入的,我们种的是环保水稻,如果能保持环保水稻产量有几百斤,就比现在种的普通水稻要好。单纯种水稻的收入,比不上“水稻+禾虫”双收入。如果这次禾虫养得好,我们沙㙟村也有几千亩土地,我们会继续扩大发展。
据了解,在项目前期
村委会已组织专题座谈会
并将稻花禾虫综合种养的指导要点
编成通俗易懂的“三字经”
让村民在传统劳作中融入科学管护
沙㙟村村民 盘运秀:
我们种植水稻,在稻田养殖禾虫,不用花过多精力管理,保持农田灌溉即可。有禾虫收入,又有水稻收入。
来源 | 阳江新闻 阳春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林俏岐
审核 | 梁剑华 梁胜
终审 | 黄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