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搜索“师生日常”“校园生活”“班主任视角”等关键词,大量标注老师身份的博主分享学生出镜短视频和教室监控视频,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调查发现,有未成年人为了流量甚至不惜炮制剧本,恶意摆拍校园视频。例如,部分账号频繁发布涉未成年人不良导向内容,炮制所谓“网红儿童”,违规引流牟利。包括让未成年人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售卖所谓“小混混鞋”等商品。

(5月12日《法治日报》8版)

2024年10月,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短视频博主“Yyyy”发布一则“实力多大还要我说吗 抽烟扇巴掌霸凌女同学 古田某中学初一二班大姐大陈某某”的校园欺凌信息。经核查,发帖人系未成年人,因恶搞好友、博取关注,随意编造虚假校园欺凌事件信息。编造校园欺凌事件的未成年人,其行为虽属个体的错误尝试,却折射出流量诱惑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扭曲。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极易陷入流量漩涡。长此以往,不仅会荒废学业,更导致价值观错位,形成“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错误认知。

从天真烂漫的幼儿园萌娃,到青春洋溢的高中生,都成了镜头里的“主角”。热闹表象之下,乱象丛生:部分未成年人炮制剧本恶意摆拍,不良导向内容频现,甚至借虚假校园霸凌视频违规牟利。校园净土正被流量裹挟,逐渐异化为充满功利色彩的秀场。未成年人炮制剧本摆拍校园视频,背后是流量经济的畸形诱惑。在“流量即金钱”的认知驱动下,部分孩子将校园生活当作获取关注、赚取利益的工具。从摆拍校园霸凌场景,到塑造“网红儿童”人设,种种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当孩子沉迷于策划视频脚本、思考如何涨粉时,学习的专注力必然被分散,“主业”被搁置一旁。家长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当学生将大量精力投入短视频创作,无心向学,不仅个人成长受阻,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也会遭到破坏。更值得警惕的是,摆拍校园视频中涉及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大量学生出镜的短视频未经妥善处理便在网络传播,孩子们的姓名、样貌、学校等信息被随意曝光,这无疑为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诈骗、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而所谓“网红儿童”的过度曝光,也可能让孩子过早陷入名利场,承受超出年龄的压力与干扰。

“校园的日常”本应是朗朗书声、青春笑颜与知识探索的美好图景,而不是充斥着剧本摆拍、流量算计的“异常”景象。守护校园净土,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校园日常”何以能异化成“流量的不正常”?别让“校园日常”成为流量的卖点,无疑,社会、学校、平台、监管部门都责无旁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