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镇上负责民政救助工作,要对接上级多个部门。以前要填报各种年报、月报、周报、日报……大量时间都花在办公室里搜数据、填报表。”重庆永川区朱沱镇政府干部胡晓燕说,像她这样的干部,因为填报报表任务过重,曾被调侃为“表哥”“表姐”。为解决这一现象,重庆市开发了“一表通”应用。
(5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2版)
过去各个上级部门、甚至部门科室都在找基层要数据、要报表,有的一个镇一年固定报送的报表就有160多张,有的要求按季报、有的按月报,有的报表甚至上午布置下来,下午就要报送……基层干部的“报表”已经“爆表”,只有时间应付“报表”哪还有时间工作?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却陷入“表格围城”的困境。“表哥表姐”成为基层干部群体的黑色幽默标签。这种行政内卷不仅消解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更折射出传统治理模式的技术性滞后。
为基层减负,需要机制变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庆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填报多,加重基层负担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数字化手段,开发“一表通”应用,畅通信息归集通道,将分散在各镇街、区县、市级部门的业务数据、统计数据等进行分类梳理、实时归集、动态更新,形成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领域标准化台账。依托台账这个数据“蓄水池”,各部门按需提取、生成相关的智能化业务报表。针对一些紧急性的数据需求,也可实现报表准入、一键下派、智能填报。部门高效派单、镇街快速响应,大大减少了基层花在报表上的时间。
“技术减负”最终指向的是行政效能提升。“一表通”的实践启示我们,数字化改革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通过流程再造重塑治理逻辑。在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背景下,构建“数据赋能+制度优化”的双轮驱动机制,方能真正实现为基层减负赋能。当基层干部从报表中解脱,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将呈指数级放大,这正是技术革新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
传统报表制度本质上建立在部门信息壁垒之上,各系统间数据格式不统一、更新不同步形成“信息孤岛”,迫使基层干部沦为数据搬运工。“一表通”系统通过建立标准化数据接口,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通道,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的数据共享机制。这种技术赋能使报表生成效率提升70%,基层干部从机械填报转向精准服务。正如基层干部所言:“以前是数据找上门,现在是业务等人干”,这种角色转换本质上是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实施“一表通”让基层干部不再是“表哥表姐”,把基层干部从“埋头填表”里解救出来,释放出干事创业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