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双方几个回合下来,终于达成停火协议,然而,在协议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印军却不太讲武德,突然向巴基斯坦多个军事基地发射导弹,似乎是想在最后找回一些面子。

印军在停战后对此次冲突进行了总结,但并未正面回应巴基斯坦此前宣称的“击落8架印度战机”的说法。



印度仅强调其空军在5月10日对巴基斯坦多个主要空军基地实施了打击,似乎也就这条是拿得出手的。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媒体和英国弹射座椅公司的数据显示,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击落了至少两架印度战机,而美国调查后也确认其中三架被击落的战机为印度从法国进口的“阵风”战斗机。



印度不愿公开承认战机损失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承认损失相当于间接证明中国武器的实战能力,这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对中国装备的关注,进而影响印度作为“高端武器进口国”的形象。

再来就是印度政府长期以民族主义为执政基础,公开军事挫败可能引发国内对其强硬外交政策的质疑。

这次冲突中,印度暴露了不少装备问题,如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和无人机防御漏洞,可能动摇其军事现代化的宣传效果。



法国“阵风”战机的损失也可能会影响以后的采购,以色列无人机表现不佳也可能削弱印度在国际军贸中的议价能力。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在停战后迅速公布了部分战况信息,展现出较高的透明度。

巴方证实,包括王牌飞行员乌斯曼·优素福在内的5名空军人员在印度对伯拉力基地的空袭中牺牲,并已为他们举行了葬礼。



伯拉力基地是巴基斯坦最先进的空军基地之一,部署有“枭龙”战机、F-16C/D战斗机和萨博-2000预警机,印度此次偷袭显然是有针对性的行动。

巴基斯坦还公布了其反击行动的部分成果,在代号为“铜墙铁壁”的行动中,巴军使用“枭龙”战机发射CM-400AKG超音速导弹,成功摧毁了印度阿丹普尔和布吉空军基地的S-400防空系统。



这一行动打破了S-400“不可突破”的神话,同时也暴露了印度高价引进的俄制装备在实战中的局限性。

此外,巴基斯坦无人机部队在冲突中表现突出,数十架无人机突破印度防空网,甚至飞临新德里上空,并对印度古吉拉特邦实施了打击。

印度在此次冲突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尽管其在停战前发动了偷袭,但巴基斯坦的迅速反击表明其防御体系依然有效。



巴军不仅摧毁了印度的S-400系统和布拉莫斯导弹储存库,还通过网络攻击瘫痪了印度70%的电网,这些行动使得印度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迫使巴基斯坦让步的计划彻底失败。

冲突中,印度依赖的美法和以色列装备表现不佳,而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国武器则取得了显著战果。



法国“阵风”战机的损失和以色列无人机被拦截的情况,可能影响国际市场对印度军事能力的评价。

此外,印度在冲突中未能获得预期的国际支持,美国仅象征性地呼吁停火,而G7集团更关注中国武器扩散的风险,而非印度的“安全关切”。

此次冲突对印度来说是一次战略层面的挫败,莫迪政府通过民族主义情绪凝聚国内支持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民众的支持率,但长期来看可能加剧印巴之间的恶性循环。



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后,印度曾通过宣传“胜利”转移国内矛盾,但此次冲突中,印度民众对官方公布的“战果”质疑声明显增加,如果印度无法在后续谈判中取得实质性成果,其国内政治稳定可能受到影响。

印巴冲突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

军事手段无法化解印巴之间的结构性分歧,而国际社会的干预也只能暂时促成停火,真正的和平需要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达成政治妥协。



此次冲突也表明,现代战争中单纯依赖装备优势难以确保胜利,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战略韧性更为关键。

目前,印巴双方已达成停火协议,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印度意识到继续冲突对自己不利,而巴基斯坦也考虑到经济压力和持久战的消耗。

有分析认为,印度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内可能不会再对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袭击,因为其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战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