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开阳县花梨镇清江村,宽阔的通组公路蜿蜒向前,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小花园里鲜花竞放,菜园里的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这是花梨镇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健身步道修建中。
近年来,开阳县花梨镇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导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一体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统筹资源、靶向施策,实现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两清”扮靓“面子” 乡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花梨镇村村寨寨,随处可见镇、村干部走村入户的身影。镇、村干部逐户巡查房前屋后的柴火堆、杂物堆,登记残垣断壁和废弃危房,以“绣花功夫”清理乡村“顽疾”。花梨村村民李碧荣指着门前的健身步道公园说:“以前这里是个杂草丛生的低洼水塘,风一吹,垃圾便堆积于此,又脏又乱。现在清理过后改成健身步道,听说后面还会在塘里栽上鲜花,肯定会更漂亮。”
乱堆乱放、房屋安全排查。
据悉,该镇累计排查农房5860栋,拆除废旧危房6栋,清理乱堆乱放500余处,清理沟渠总长累计2.7公里。
如今,腾退的闲置土地被规划为“小三园”(花园、菜园、果园),既美化环境又盘活空间,让“边角废地”变身“景观宝地”。
“两改”做实“里子” 和美乡村入画来
“现在的厕所干净卫生,再也不用忍受蚊虫和异味了。”高坪村的马武权对改厕工作赞不绝口。在“两改”工作中,花梨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畜禽圈舍改造。
集镇污水管网铺设。
在改厕方面,通过两轮“不漏一户”摸排,精准识别无厕、旱厕农户,采用“黑灰水分类处理+大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利用”模式,新建改造三格式化粪池厕所100余座,实现常住人口卫生厕所全覆盖。在畜禽圈舍改造方面,全面摸排各村(社区)鸡鸭猪牛圈舍情况,引导养殖户按照“人畜分离”的标准进行改造,目前已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储备3个。
“两治理”筑牢“底子” 基层治理出妙招
初夏的傍晚时分,建中村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前,村民们正有序投放分好类的垃圾。
“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村支书吴明书介绍说。在“两治理”工作中,该花梨镇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清理院落垃圾。
在治理污水方面,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2座,维修污水管网2公里,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在垃圾处置方面,在全镇设置垃圾转运收集点100余个,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广泛宣传“五点”减量法,依托“相约星期五”定期开展垃圾清理行动,环境卫生整体形势向好。
在典型选树方面,该镇积极推行“红黑榜”评比和“积分制”管理。每月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对先进户上“红榜”表彰,后进户上“黑榜”督促。同时,建立“积分超市”8个,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获得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目前,该镇累计开展评比活动4次,兑换积分100余人次,评选出“最美家庭户”12户。
下一步,开阳县花梨镇将健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村民自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两清两改两治理”整治成果,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迈向“长久美”,从“局部美”拓展到“全域美”,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图/文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