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菲律宾政坛地震来袭,中期选举前夕,总统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竟公开宣称弟弟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权者是表弟卢卡斯和弟媳莉莎。
杜特尔特与马科斯两大家族的政治决战白热化,副总统莎拉在地方频频布局,而伊梅与维拉尔突然倒戈加入杜特尔特阵营,使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菲律宾政局?马科斯家族内斗将如何影响国家未来?
表弟卢卡斯和弟媳莉莎
皇室内讧
菲律宾总统府近期犹如一座随时喷发的火山,马科斯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无法掩盖。作为马科斯家族核心成员的伊梅竟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的亲弟弟、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已经沦为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
这番爆料犹如平地惊雷,震惊了整个菲律宾政坛。伊梅的言论不仅是对弟弟权威的直接挑战,更是揭开了马科斯政府的神秘面纱。
根据伊梅的说法,弟弟背后真正掌权的是总统执行秘书卢卡斯·贝尔萨明和第一夫人莉莎·阿拉内塔·马科斯,这两人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决策系统。
伊梅与小马科斯的分歧远不止于此,在地缘外交问题上,伊梅明确反对弟弟彻底倒向美国的政策,她认为与中国为敌可能将菲律宾拖入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伊梅的立场更倾向于在大国之间保持战略平衡,而非选边站队。更深层次的矛盾则源于家族内部的权力再分配。
伊梅的儿子马修·蒙诺托克原本是马科斯家族大本营北依罗戈省的省长,本届中期选举原计划竞选连任。
然而马科斯家族突然调整策略,要求马修改为竞选副省长,将省长位置让给了家族其他成员。这一决定让伊梅心生不满,认为儿子的政治前景受到了不公正的限制。
伊梅此次公开与弟弟决裂,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棋局。为儿子马修的长远政治前途考虑,伊梅选择了与杜特尔特家族结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儿子争取更广阔的政治空间。
家族内部的这场权力争夺战,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姐弟矛盾,成为菲律宾政坛变局的重要契机。
生死大考
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对马科斯而言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政治考验,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保卫战。作为总统,马科斯急需通过这次选举维持对国会的控制力,否则他在未来三年的执政道路将异常艰难。选举结果将直接决定他能否继续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特别是对付杜特尔特家族的计划。
民调数据已经敲响了警钟,马科斯的支持率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跌至25%,这个数字让他的竞选团队感到坐立不安。相比之下,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却稳步上升,已经达到了59%,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莎拉而言,中期选举同样是一场不容失败的战役。她目前面临着众议院发起的弹劾危机,虽然弹劾案被暂时搁置到选举后处理,但如果马科斯阵营在选举中获胜,弹劾程序很可能在7月重启。
为了在参议院获得足够的支持来挫败弹劾案,杜特尔特家族急需确保至少9名参议员站在他们这一边投反对票。
面对这样的压力,杜特尔特家族打出了"保卫莎拉"的竞选口号,希望唤起支持者的积极性。然而,目前的参议员选举民调显示,在最有可能当选的12人中,有7人得到了马科斯的支持,只有4人获得了杜特尔特家族的支持,形势对杜特尔特家族相当不利。
就在选举前夕,马科斯阵营遭遇了重大变故。维拉尔家族——一个在吕宋岛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政治家族,突然宣布改变立场。众议院副议长卡米尔·维拉尔选择倒戈,加入杜特尔特家族阵营。
这一战略性转变至少为杜特尔特家族增加了一票关键支持——卡米尔的哥哥马克·维拉尔已经是现任参议员。
维拉尔家族的选择并非偶然。一方面是看到马科斯支持率持续下滑;另一方面,作为吕宋岛的政治势力,维拉尔家族需要与棉兰老岛的杜特尔特家族建立联盟,以便在全国性选举中获得更广泛的选票支持。
民意反转
马科斯当初以执政能力和经济发展为承诺赢得选民支持,然而上任后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地缘政治上,尤其热衷于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这种执政策略完全忽视了菲律宾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货膨胀、粮食供应和就业等经济民生议题。
马科斯政府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虽然菲律宾民众在南海问题上普遍持亲美立场,但他们更希望看到政府解决实际问题而非纯粹的外交表演。
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超过75%的菲律宾受访者将经济问题列为最关注的议题,而只有23%的人将领土争端视为当前最重要的国家问题。
马科斯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遭遇了意外打击。他上任后积极投入美国怀抱,然而美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却给他带来了困境。拜登政府离任前承诺的5亿美元援助迟迟没有到账,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更是将菲律宾和其他美国盟友一同抛到了一边。
更为严重的是,马科斯政府内部存在决策混乱的问题。总统府内形成了以卢卡斯·贝尔萨明和莉莎·马科斯为核心的"双核心"决策系统,许多政策制定过程绕过了正常的政府程序。这种非正式权力结构导致政令不畅,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政策方向。
马科斯最近才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开始急忙启动早先承诺的20比索廉价大米计划,试图挽回民心。然而这一政策出台得太晚也太过仓促,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和预算支持,被批评者视为一种选举前的政治作秀。
在杜特尔特被送往国际刑事法院后,很多曾经对杜特尔特持批评态度的菲律宾人也开始转而指责马科斯当局。
他们认为,马科斯将国内政治斗争国际化的做法严重损害了菲律宾的主权尊严。这种情绪的转变使杜特尔特家族支持率出现反弹,而马科斯的支持率则一路下滑。
马科斯目前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民意支持的问题,更是一场信任危机。他缺乏可以拿得出手的标志性政绩,在民生改善方面乏善可陈。
当选总统两年多来,菲律宾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食品价格持续攀升,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乱局新生
菲律宾政坛当前的混乱局面,正在催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生态。传统的家族政治正在向区域联盟政治转变,不同地区的政治家族开始结成战略联盟以增强全国影响力。
维拉尔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的联合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一个来自吕宋岛的政治势力与一个发源于棉兰老岛的政治家族结成联盟,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政治壁垒。
这种联盟模式正在重塑菲律宾的权力结构,使原本碎片化的政治版图开始整合为几个更大的政治集团。
观察家指出,这可能有助于减少政治分裂,促进更为全国性的政策制定,但也可能导致更加激烈的集团对抗,加剧政治两极化。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改变菲律宾政治格局的关键力量。在今年的选举中,TikTok、Facebook和Twitter已经成为各政治阵营争夺年轻选民的主要战场。
据统计,菲律宾有超过70%的选民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其中18-35岁的年轻选民对政治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这些平台。
年轻选民的崛起带来了选民结构的深刻变化。他们比老一代选民更关注实际问题而非家族忠诚,更看重政策主张而非政治修辞。
这一变化使得传统依靠家族名望和地区势力的竞选策略效果大打折扣,迫使政治人物更加关注民生议题和政策讨论。
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能够在父亲被捕后反而上升至59%,正是这种政治变革的体现。她成功将自己塑造为既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变革的代表,既能争取到传统杜特尔特支持者的拥护,又能吸引渴望改变的年轻选民。
她的竞选策略更加注重务实议题,相比马科斯更少谈论领土争端而更多关注就业和物价问题。菲律宾政治格局的这些变化正在孕育新的可能性。
虽然家族政治的基本框架仍然存在,但其运作方式和内在逻辑正在发生变化。随着选民结构的改变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未来的菲律宾政治将不仅仅是家族之间的权力转移,更可能是一种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结语
菲律宾政坛的家族权力游戏从未停歇,马科斯家族内部的权力分裂恰是这一政治传统的最新注脚。
无论选举结果如何,菲律宾民众最需要的是关注经济民生而非政治权谋的务实政府,菲律宾未来或在于能否突破家族政治束缚。
在这场精英博弈中,普通民众的声音何在?家族政治与现代民主能否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