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衡复风貌区,群租治理始终是老旧小区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徐汇区天平街道嘉澜片区在群租整治的“预警、响应、处置、固效”全周期管理机制中注入“多格合一”新实践,创新“五维联动”工作模式。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多格合一”正演化为基层善治的基因密码。


风貌区全景图

围墙内的“群租顽疾”破冰突围

建国西路211号小区位于建国西路陕西南路路口,周边商业林立、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居民区在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即“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中,发现群租乱象问题时有发生,同时该问题也带来了人员管理难、充电隐患多、停车矛盾深等一系列社区治理难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的安全稳定。这一城市治理“老大难”问题,在片区“多格合一”治理机制下终迎破局曙光。

微网格里的“神经末梢”觉醒

每天早上八点半,业委会主任老葛的帆布鞋准时踏响楼道台阶,雷打不动地沿着小区主干道和支弄形成巡查闭环,勾勒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那张被磨出包浆的联系卡常年在他上衣口袋里被翻出,只要小区内有一些“风吹草动”,他就会立即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区网格员汇报,激活“微网格”治理网络。3月初,他敏锐地发现小区某楼栋102室内出入的居民很“面生”,短短几分钟就有多人进出,发现情况后他立即向肇嘉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汇报了情况。居委会立即拉响了“五维联动”群租整治“冲锋号”。


居民区日常“四百”大走访

高效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3月初,由街道嘉澜片区党委牵头、肇嘉浜居民区党总支、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建中心、社区民警、衡复物业等对建国西路211号小区群租乱象进行了整治。“从发现问题到彻底解决仅用48小时,这体现了‘多格合一’机制的实战效能。”肇嘉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指着电子台账介绍,社区网格员15分钟要完成信息采集与上报,执法人员2小时完成取证,片区党委24小时内制定“拆除+疏导”方案,所有执法力量到场48小时内完成整治。据悉,为了巩固整治成效,居民区党总支将协同街道相关部门,引入门禁AI识别系统,探索建立“房东诚信档案”,推动“睦邻楼组”美丽家园建设,让“多格合一”真正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建国西路211号小区联合整治

建立“五维联动”攻坚作战模式

建国西路211号群租整治只是天平街道嘉澜片区发挥“多格合一”机制优势深化片区治理的又一个生动案例。考虑到片区地处辖区东部,与黄浦区一路之隔,繁华的沿街商业带来了餐饮、医美等多种业态,便捷的交通和生活配套也吸引这些单位把员工宿舍租住在附近,日常流动人员较多且杂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共性难题。

为此,嘉澜片区党委针对包括群租在内的一类治理难题,推动民情快办工作站等快速处置平台,挂图作战,建立片区群租整治“五维联动”攻坚作战模式,并在其他类型治理难题中复制推广。即信息“联”采,由网格员建立“一户一档”精准画像,及时上报;风险“联”判,由公安、消防、城管等联合评估安全隐患,给出依据;执法“联”动,由城管+民警的“柔性劝导+刚性执法”打出整治组合拳;进度“联”督,由片区党委、居民区党总支等每日“挂图作战”督办腾退进程;成效“联”固,由居委、物业、业委会等通过人防技防手段,杜绝群租返潮。

此次群租治理攻坚,既是片区治理“多格合一”机制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建引领治理现代化的创新突破。天平街道将持续深化“预警、响应、处置、固效”治理闭环,让“多格合一”从机制创新升华为治理自觉,真正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在梧桐掩映的街巷间书写更有温度的城区治理答卷。

记者:曹香玉

编辑:叶芳芳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