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松海别墅区的林荫小路上,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林阿姨站在别墅区门口,一只手拉着深蓝色行李箱,另一只手不自觉地抹着眼角。
她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座熟悉的三层小洋楼,十五年了,这里已经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林阿姨!林阿姨!等一下!"张太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阿姨转过身,看到张太太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黑色的短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
"您怎么跑出来了,小心摔着。"林阿姨连忙伸手去扶她。
"差点忘了给你这个。"张太太递过一个精致的手提袋,袋子是樱花粉色的,上面系着一个小巧的蝴蝶结。
林阿姨接过袋子,感觉很轻,心里暗想:可能是一条丝巾吧。
"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你回家再打开看看。"张太太眼睛红红的,语气中带着不舍。
"太太,这太客气了,我……"林阿姨话还没说完,张太太已经紧紧抱住了她。
"十五年了,林阿姨,你不只是天天的保姆,你是我们的家人。"
林阿姨感受到张太太微微颤抖的身体,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太太,我会常来看你们的,等我妈好些了。"
"一言为定。"张太太松开手,努力挤出一个微笑。
"林阿姨,要走了啊!"小区门口的老保安李叔走过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是啊,李叔,以后没人跟你聊天解闷了。"林阿姨擦了擦眼泪。
"哎,可惜了。来,我帮你叫辆车。"李叔吹了声口哨,朝路边招手。
一辆蓝色出租车缓缓停在门口,林阿姨向张太太挥了挥手,转身上了车。
"师傅,去青山路42号。"林阿姨坐在后座,抱着那个粉色袋子。
车内收音机里正播放着《常回家看看》,那熟悉的旋律让林阿姨又红了眼眶。
出租车驶过一个小路口,林阿姨透过车窗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早餐摊,老板娘的小孙子正扶着桌角学步。
这是她每天早晨买早点的地方,老板娘总会给她多加一个煎蛋,说是给照顾小少爷的人补补。
林阿姨低头看着怀里的粉色袋子,轻轻抚摸着丝带,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
张太太会送我什么呢?会不会是她知道我一直想买的那款手包?
出租车拐了个弯,袋子向一侧偏倒,林阿姨连忙扶正,手指感受到里面有个软软的东西。
十五年前的春天,二十八岁的林阿姨第一次踏进松海市。
那时的她刚从老家来到城市,人生地不熟,一无所有,只有一身干活的力气和一颗坚强的心。
表姐在松海打工多年,说是认识一家好人家,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刚出生的小少爷。
"佳佳,你确定我能行吗?我没带过孩子。"林阿姨拿着那张写有地址的纸条,忐忑不安。
"放心吧,张太太人很好的,不会为难你。"表姐安慰她。
就这样,林阿姨怀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张家。
第一次见到张太太,林阿姨被她的气质震住了。
张太太穿着简单的家居服,却透着一股大气和优雅,说话温柔有礼,完全没有林阿姨想象中有钱人的架子。
"林阿姨,以后天天就拜托你了。"张太太抱着还在熟睡的小婴儿,眼中满是疲惫和信任。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容易。
林阿姨记得自己第一次给小少爷泡奶粉,手忙脚乱地打翻了一整盒奶粉,白色的粉末洒了一地。
还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碎了张太太最心爱的青花茶杯,吓得她双手发抖,以为会被辞退。
但张太太只是笑笑说:"没关系,东西坏了可以再买,人没事就好。"
那天晚上,林阿姨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偷偷掉泪,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干,报答张太太的信任。
张先生经常出差,跑船做贸易,一年到头难得见几面。
张太太则忙于公司事务,小少爷天天几乎是林阿姨一手带大的。
"阿姨,再讲一个故事嘛!"五岁的天天总是缠着她,大眼睛里满是期待。
那时候林阿姨还不识几个字,每天晚上都要对着儿童绘本一个字一个字地学,第二天才能给天天讲故事。
林阿姨记得天天第一次走路时蹒跚的样子,记得他第一次叫"阿姨"时自己激动的心情,记得他第一场幼儿园演出时自己躲在后台给他加油的场景。
那是天天演的《小马过河》,穿着白色的马装,忘词了还急得直跺脚。
林阿姨也记得天天发高烧那晚,她一夜未眠,每隔二十分钟就测一次体温,直到天亮烧才退下去。
"阿姨,我不想吃药,苦。"小小的天天总是撅着嘴巴。
"乖,吃了药才能快点好,阿姨给你榨杯橙汁好不好?"林阿姨总是这样哄他。
张太太出差时,林阿姨更是全权负责张家大小事务,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却也乐在其中。
每月发工资时,林阿姨都会留下一小部分生活费,其余的全部寄回老家,供几个侄子侄女读书。
家里人劝她:"小妹,自己也买点好东西吧。"
林阿姨却总是说:"孩子们的学费要紧,我在这边挺好的,什么都不缺。"
她从来不买贵重物品,最大的奢侈就是每年春节前给自己买一条新围巾。
十五年来,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不会做西餐到能做一桌满汉全席,林阿姨和张家一同成长。
她见证了天天每一个成长瞬间,也见证了张家的风风雨雨,不知不觉中,她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阿姨,这盘红烧肉我来端!"如今已经上高中的天天个子窜得老高,足足比林阿姨高出一个头。
"不用不用,你写作业去吧。"林阿姨笑着躲开。
"作业早写完了,再说,这么重的东西您拿什么拿。"天天利索地抓起盘子放到餐桌上。
张太太从公司回来,换下高跟鞋,疲惫地坐在沙发上:"林阿姨,今天又做了天天最爱吃的红烧肉啊。"
"是啊,这孩子考试又拿了第一名,得奖励奖励。"林阿姨一边说一边往张太太杯子里倒了热水。
"谢谢林阿姨。"张太太接过杯子,轻轻抿了一口。
五年前,张太太被提拔为公司副总,工作更加繁忙,但她从不把林阿姨当外人,两人之间早已建立起深厚的信任。
张先生去年退休后常在家,闲来无事就喜欢和林阿姨聊天,问问她老家的情况。
"林阿姨,你们老家那个腌菜怎么做的?我上次吃了觉得特别香。"张先生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摇着蒲扇问道。
"那个啊,需要青萝卜、大蒜和几种特别的香料..."林阿姨一边择菜一边回答。
张先生还经常帮林阿姨在网上购买老家的特产,有时候会买一些现代化的厨房工具给她,说是让她省力。
这天晚饭后,一家人正在看电视,林阿姨的手机突然响了。
"喂,是我..."林阿姨走到阳台接电话,表情逐渐凝重。
电话那头是老家的邻居王婶:"林妹子,你妈中风了,现在在县医院,情况不太好..."
林阿姨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直独自生活在老家。
挂了电话,林阿姨站在阳台上发了好一会儿呆,才慢慢走回客厅。
"林阿姨,怎么了?"张太太察觉到她的异样。
"太太,我妈生病了,中风住院了..."林阿姨声音有些哽咽。
"那你赶紧回去看看啊!要不要我安排车送你?"张太太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
"不是...我想,我可能得辞职了。"林阿姨低着头,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辞职?"张太太和张先生同时惊讶地看向她。
"我妈现在情况不好,需要人照顾,我是她唯一的女儿..."林阿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林阿姨,您别急着辞职,我们可以想办法的。"张先生放下报纸,严肃地说。
接下来的几天,张家使出浑身解数挽留林阿姨。
"我们给你加薪,每个月多放几天假让你回去看看母亲。"
"我们可以请专业护工照顾阿姨母亲,费用我们来出。"
"要不把阿姨母亲接到松海来,我们找最好的医院..."
林阿姨被他们的热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她心意已决。
老母亲年事已高,现在又病了,她不能只顾自己的工作而不管老人家。
"太太,这些年承蒙你们照顾,但我真的得回去了..."林阿姨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决定。
最终,张家尊重了林阿姨的选择,帮她安排了辞职手续和返乡事宜。
临走前几天,林阿姨发现张太太变得有些奇怪,总是躲着自己,有时候在房间里偷偷抹眼泪。
天天也变得格外粘人,放学回来就跑到厨房,说要把林阿姨的拿手菜都学会。
他还亲手制作了一本食谱,密密麻麻记录了林阿姨这些年做的所有他喜欢的菜,封面上画着一个卡通版的林阿姨,戴着围裙笑眯眯的样子。
"阿姨,这本食谱你带走,免得我忘了怎么做这些菜。"天天红着眼圈说。
最奇怪的是张先生,这几天他频繁地接打电话,神色严肃,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在处理什么重要事情。
有一次林阿姨经过书房,无意中听到张先生说:"对,必须在这周之前办好,不能再拖了..."
听到脚步声,张先生迅速挂断了电话。
林阿姨疑惑不已,难道张家遇到了什么麻烦?是生意上的问题?还是天天的学校出了事?
她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毕竟张家一直待她不薄,如果有什么困难,她也想帮忙。
昨晚临睡前,林阿姨路过张太太的房间,看到她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桌上放着一沓文件。
听到脚步声,张太太赶紧关上电脑,把文件塞进抽屉里,笑着问:"林阿姨,明天早餐想吃什么?我让人去买。"
林阿姨总觉得张家人最近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林阿姨迎来了在张家的最后一天。
到了该离开的这一天,所有的行李都已整理好,十五年的回忆被小心翼翼地装进了深蓝色的行李箱。
当她拉着行李走出别墅时,回头看到张太太站在窗前,手掩面颊,似乎在哭泣。
那一刻,一个可怕的想法在林阿姨脑海中闪过——张家是不是遇到了经济危机?所以这么反常?
这个念头让林阿姨浑身一颤,心里突然一阵酸楚。
突然,天空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出租车窗上。
林阿姨望着窗外模糊的景象,脑海中浮现张太太递袋子时那复杂的表情。
"那么多年了,给点遣散费也是应该的。"司机师傅看了眼后视镜,随口搭话。
林阿姨微笑不语,只是轻轻抚摸着那个精致的手提袋。
张家从不小气,也许真的会给她一笔丰厚的现金作为感谢。
十五年的感情,那可不是小数目啊。
"叮咚"——手机短信提示音打断了林阿姨的思绪。
她掏出手机,是天天发来的信息:"林阿姨,您看到礼物了吗?是我和妈妈一起准备的,希望您喜欢!"
林阿姨心头一暖,回复道:"还没看,到家再打开。"
过了几秒钟,天天又发来一条:"一定要等到家再开哦!我们都很期待您的反应!"
出租车缓缓前行,车内有些闷热。
林阿姨侧头看向窗外,发现一位老奶奶正举着雨伞在路边等车。
"师傅,咱们载一下那位老人家吧,这雨太大了。"林阿姨提议道。
司机点点头,把车停在了老奶奶身边。
老奶奶满脸感激地上了车,坐在林阿姨旁边。
"谢谢你们啊,这雨来得太突然了。"老奶奶一边收伞一边说。
"大娘,您去哪里?"林阿姨关切地问。
"往前走两站地就到,去接我外孙放学。"老奶奶笑着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闲聊中,老奶奶得知林阿姨是位保姆,刚刚辞职。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保姆了,嫌苦嫌累。"老奶奶叹气道。
"是啊,现在条件好了,都想去写字楼上班。"林阿姨点头附和。
"你在一家做了十五年,真不容易。"老奶奶惊讶地看着她,"主家一定舍不得你吧?"
"是啊..."想到张家人不舍的样子,林阿姨的眼眶又有些湿润。
"辛苦这么多年,主家给你准备了什么礼物啊?"老奶奶好奇地看着林阿姨怀里的袋子。
"还不知道呢,主家说让我回家再打开。"林阿姨笑着回答。
"肯定是好东西,这袋子看着就高档。"老奶奶点点头,一脸羡慕。
出租车经过一家银行,林阿姨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那里。
如果袋子里真的是一笔现金,她可以立刻存起来,用于母亲的治疗费用。
想到这里,林阿姨突然想起几天前无意中听到的一段对话。
那天,张太太和她的闺蜜在客厅聊天,林阿姨端茶进去时,听到张太太说:"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关于林阿姨的..."
看到林阿姨进来,两人立刻换了话题。
当时林阿姨没太在意,现在想来,会不会与这个礼物有关?
林阿姨仔细端详手提袋,上面印着城里最高档百货公司"金鹿"的logo。
金鹿百货的东西可不便宜,最普通的围巾都要上千元。
难道是奢侈品?但听起来也不像是现金啊...
车子驶过中心广场时,林阿姨的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老家邻居王婶打来的。
"林妹子,你妈情况不太好,医生说可能需要做个小手术。"王婶的声音充满担忧。
"要多少钱?"林阿姨立刻问道,心跳加速。
"医生说至少得三万,还得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林阿姨倒吸一口凉气,她的积蓄只有一万多一点。
"我明天就买票回去,你先帮我垫着。"林阿姨咬着嘴唇说。
"我已经帮你垫了一部分,但医院要家属签字。"王婶说。
挂了电话,林阿姨心如火焚。
三万块啊,她得赶紧想办法凑齐这笔钱。
目光又落在那个精致的袋子上,林阿姨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袋子里真的是钱...
傍晚时分,林阿姨终于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小屋。
这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她租的是顶层一个带阳台的小单间。
房东杨太太正好在楼下收衣服,看到林阿姨便热情地打招呼。
"林姐,听说你要回老家了?什么时候走啊?"
"可能明后天吧,我妈生病了,情况不太好。"林阿姨疲惫地回答。
"那你房租可就要到期了。"杨太太笑眯眯地提醒道。
林阿姨点点头:"我知道,到时候会结清的。"
上楼的时候,林阿姨听到身后杨太太小声嘀咕:"这屋子空出来了,可以涨点房租了。"
屋子里闷热潮湿,林阿姨打开窗户通风。
厨房水龙头还在一滴一滴地漏水,发出规律的"滴答"声。
这水龙头坏了有半年了,林阿姨向杨太太反映过多次,但一直没有修理。
放下行李,林阿姨轻轻把粉色袋子放在桌上。
她在床边坐下,环顾着这个陪伴自己十五年的小屋。
十五平米的空间,简单的陈设: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小桌子和一把椅子。
厨房只有一个灶台的大小,卫生间更是狭小,连转身都困难。
这里跟张家的豪华别墅简直是天壤之别。
林阿姨从行李箱里取出一些必需品,开始整理行李。
在一个旧盒子底部,她发现了天天小时候送给她的手工贺卡。
那是天天六岁时做的,歪歪扭扭地写着:"亲爱的林阿姨生日快乐"。
卡片上画着一个穿围裙的卡通人物,边上还有一个小男孩手拉手。
看着贺卡,林阿姨眼眶湿润,这些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她抬头看向那个粉色袋子,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拨弄着丝带。
要不要现在打开看看?
又想起张太太的嘱咐:"回家再打开"。
还是等明天吧,林阿姨暗暗决定。
正想着,手机铃声响起,是张太太打来的。
"林阿姨,你到家了吗?路上还顺利吗?"张太太的声音透着关切。
"到了到了,很顺利。"林阿姨回答,心里却在猜测张太太打电话的用意。
"袋子...没打开吧?"张太太试探性地问道。
"还没呢,太太说了要回家再打开的。"林阿姨笑着说。
电话那头传来松了一口气的声音。
"那就好,那就好。"张太太语气中透露着不寻常的紧张。
林阿姨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太太,袋子里到底是什么啊?"
张太太立刻支吾起来:
"这个嘛...是个惊喜,你打开就知道了。对了,天天最近考试得了全班第一,他说多亏了你平时的督促..."
话题就这样被巧妙地转移了。
挂断电话后,林阿姨越发好奇起来。
为什么张太太这么紧张?这礼物到底是什么呢?
晚上洗完澡,林阿姨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透过薄薄的窗帘,月光洒进屋内,照在桌上的粉色袋子上。
在朦胧的月色中,袋子里物品的轮廓若隐若现。
林阿姨眯起眼睛仔细观察,那轮廓看起来并不像是钱的形状。
难道不是现金?那会是什么呢?
如果不是钱,母亲的医药费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林阿姨脑海中盘旋,让她彻夜难眠。
夜深人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又是天天发来的信息:"林阿姨,明天一定要告诉我您看到礼物的反应哦!"
林阿姨回复:"好的,保证第一时间告诉你。"
望着窗外的星空,林阿姨轻轻叹了口气。
十五年的付出,终究要画上句号了。
不管袋子里是什么,她都要感谢张家这些年的照顾。
带着这样的想法,林阿姨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林阿姨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
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格外晴朗。
林阿姨起床洗漱完毕,站在窗前深吸一口气。
"今天就看看张家给我的礼物吧。"她对自己说。
粉色袋子被阳光照射,显得更加精致漂亮。
林阿姨轻轻抚摸着袋子表面,感受着那丝滑的触感。
袋子上还挂着一张小卡片,林阿姨取下来认真阅读:
"给我们最亲爱的林阿姨,永远的家人。"
字迹工整温暖,林阿姨认出这是天天的笔迹。
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是王婶打来的。
"林妹子,医院催着要钱了,说再不交手术费就要推迟手术。"
"王婶,再帮我垫一下吧,我今晚就买票回去。"
"我已经东拼西凑垫了一部分,但我也没有那么多啊。"王婶焦急地说。
挂了电话,林阿姨的双手微微颤抖。
必须尽快看看袋子里的东西了。
如果是现金,她今天就可以去银行汇款;如果不是,她就得赶紧想其他办法。
深呼吸一口气,林阿姨小心翼翼地解开丝带。
丝带滑落,露出袋子精致的开口。
她轻轻掀开包装纸,心跳加速。
里面并不是她想象中厚厚的钞票,而是一个牛皮纸信封。
林阿姨皱起眉头,拿出信封,发现里面装着一叠文件。
文件封面上印有银行的标志,显得很正式。
信封里还有一把钥匙,造型独特。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照片,林阿姨定睛一看,愣住了。
照片中的场景她完全不认识,但那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她在电视上见过。
"这是...这不可能啊..."林阿姨喃喃自语。
她迫不及待地翻开文件第一页,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那一刻,林阿姨如遭雷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眼泪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
她捂住嘴,生怕自己会尖叫出声。
"这...这怎么可能..."她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文件上那几个字清晰地表明这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某种她从未想过会拥有的东西。
林阿姨双腿发软,跌坐在椅子上。
心脏剧烈跳动,她感觉整个人都在发抖。
她再次拿起照片和钥匙,难以置信地反复确认着。
"这不是在做梦吧?"林阿姨掐了掐自己的手臂。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是张太太的来电。
林阿姨的手抖得厉害,好几次都没能接通电话。
当她终于按下接听键时,却已经说不出话来。
张太太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林阿姨,你看到我们的礼物了吗?"
林阿姨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卡住了,她只能发出微弱的啜泣声。
泪水模糊了视线,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太...太太...这..."林阿姨声音哽咽,说不出完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