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陈律师,原告方补充了新的证据又上诉了,我需要你二审出庭。"王明辉大言不惭地说道。
我不可置信地说:"你那么诬陷我,现在还来让我继续为你辩护?"
他满不在乎地说:"那都是误会,只要你答应出庭,我会马上澄清一切。"
"滚出去。"我咬牙切齿地怒喊道。
王明辉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01祈求
江城的夏天闷热难耐,我的律所位于市中心一栋写字楼的十五层。
我叫陈志远,三十二岁,执业七年,在本地小有名气,主攻商业诉讼和知识产权案件。
周四下午,我刚处理完一个房产纠纷,助理小林敲门进来。
"陈律师,门外有人找你,说是你大学同学。"她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王明辉"三个字。
我皱了皱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但一时想不起来。"他有预约吗?"
"没有,但他说有急事,已经在外面等了两个小时了。看起来状态不太好。"
我叹了口气,"让他进来吧。"
门被推开,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走了进来。
他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头发凌乱,眼下有重重的黑眼圈。
"王明辉?"我终于认出了这位大学法学院的同班同学。
记忆中的他总是精神奕奕,现在却像变了个人。
"陈律师,好久不见。"他声音沙哑,叫我"陈律师"而非"志远",已经拉开了距离。
我示意他坐下,递给他一杯水。"有什么事?看你这状态..."
王明辉的手微微发抖。"我有法律麻烦,被人告上了法院。已经找了五家律所,但没人愿意接我的案子。"
"什么案子这么棘手?"
他拿出一沓文件:"我被前东家起诉侵犯商业机密和违反竞业协议。他们要索赔两百万,还要求禁止我在相关行业工作五年。"
我浏览材料,案件确实复杂。
王明辉曾在"智联科技"担任中层管理,负责智能门锁开发。
半年前辞职去了竞争对手"安创科技",两个月后,安创推出了一款与智联极为相似的产品。
"确实对你很不利,"我直言,"产品相似度高,你还带走了文件。"
"那些都是我自己的开发笔记!不是核心机密!"他急忙解释。
"那为什么其他律师不愿接?"我问道。
王明辉眼眶发红,"智联在江城根基深厚,法务团队很强,已经打赢过三起类似案件。没有律师愿意得罪他们...而且,我现在资金困难,可能无法支付太高的律师费..."
"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我需要更多时间了解案情。即使接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赢..."我解释说。
没等我说完,王明辉突然半跪在我面前,哽咽道:"志远,求你了!我们是同学啊!我家有老母亲要养,还有房贷,如果输了这个官司,我这辈子就完了!"
看着他这样,我心里不是滋味。
他曾是班上最意气风发的学生,现在却沦落至此。
"明辉,别这样,有话好好说。"我安慰他说道。
他越发激动,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我已经连续三天在你办公室楼下等着了!前天下雨,我在楼下淋了两小时...求你帮帮我!律师费我一定想办法付清!"
我被他的举动震住了,同时也感到一丝不安。
大学同学大多成了法律从业者,王明辉的行为似乎有些过度。
就在这时,我的同事张律师经过门口,看到屋内情景,朝我使了个眼色。
"你先冷静,我需要仔细看看材料,明天给你答复。"我借口说道。
送走王明辉后,张律师进来,关上门,表情凝重。
"那是王明辉?"他问道。
"你认识他?"我反问。
张律师摇头,"不认识,但听说过他的案子。李文律所的王律师前段时间提过,劝你别接。"
"为什么?"我疑问道。
"好像是之前代理他的几位律师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王律师说这个案子麻烦不在法律层面,而在人品层面。"张律师解释说。
我点点头,但想起王明辉绝望的眼神,心中已有决定。"法律的价值不就在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
张律师拍拍我的肩膀,"随你决定,但小心为上。这年头,律师也是高危职业啊。"
02怀疑
接下来的几天,我深入研究王明辉的案子。
表面上看,证据对他很不利——离职后带走文件,新产品与旧产品高度相似,时间点敏感。
但法律的魅力在于细节和解释空间。
仔细分析那些所谓的"机密文件",我发现大部分是王明辉本人参与开发的技术笔记,很难定性为核心商业机密。
而产品相似度虽高,但关键技术路径却有明显差异。
我打电话给王明辉,"来办公室一趟,谈谈案情。"
他立刻赶来,整个人比上次精神多了,眼中闪烁着希望。
"陈律师,你愿意接我的案子了?"王明辉激动地说。
"是的,但我需要了解更多细节。"我直视他的眼睛,"首先,你必须完全诚实。如果有任何对你不利的事情,现在就告诉我,不要等到对方在法庭上揭露。"
王明辉连连点头,"我保证,绝对没有隐瞒!"
随后的谈话中,我注意到几处矛盾。
他对离职时间的描述与材料不符,对带走文件的解释也前后不一。
"明辉,这些地方你需要说清楚,否则法官会抓住这些漏洞。"我说道。
他略显慌乱,但很快调整,"我可能记混了,毕竟过去半年了。我保证后面不会有问题。"
签完委托协议后,我决定做些额外调查。
既然没人愿意接这个案子,一定有原因。
我联系了几位业内朋友,打听王明辉的情况。
结果令人困惑——有两家律所确实接触过这个案子,但突然中途退出,理由含糊不清。
"我劝你别多管闲事。"一位老律师委婉地告诉我,"有些客户不值得冒险。"
当我准备深入了解时,王明辉却频繁打来电话,询问案件进展,语气中透着不安和急切。
"放心吧,我会尽力为你辩护。"我安抚道,同时心里越发警惕。
在开庭前一周,我组织了模拟法庭,测试辩护策略。
王明辉表现出色,应对自如,完全不像初次见面时那样慌乱无助。
"你以前打过官司?"我随口问道。
他表情微微僵硬,随后笑着摇头,"没有,可能是你指导得好。"
晚上整理材料时,我偶然在网上检索到一条旧新闻。
两年前,有人因职务侵占被起诉,照片上的人影模糊,但轮廓与王明辉极为相似。
我又找到一条被删除的论坛帖子,讲述一位律师如何被当事人陷害的经历。
帖子已经没有详细内容,但标题和时间与王明辉上一次官司吻合。
我盯着屏幕,心中第一次升起不安的预感。
第二天,我联系了智联科技的法务部,巧妙地询问了关于王明辉的一些背景情况。
"小心那个人,"对方法务总监犹豫片刻后说,"这不仅仅是商业纠纷那么简单。"
我追问原因,对方只是叹气,"官司上的事,我们按程序办,但我个人建议你,最好查查他过去的履历,特别是之前的诉讼记录。"
挂了电话,我立即委托朋友在司法系统内部查询王明辉的诉讼记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过去三年,他涉及五起诉讼,其中三起是被告,两起是原告,而且有两起案件更换过代理律师。
我开始怀疑,王明辉找不到律师愿意接案,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案子难度大,而是他本人有些问题。
但看着桌上厚厚的案卷,我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能轻易放弃。
我决定继续代理,但会更加谨慎,记录每一次与王明辉的沟通,保留所有证据。
我甚至在办公室安装了录音设备,以防万一。
夜深了,我望着窗外江城的灯火,想起王明辉在校时的意气风发,与如今判若两人。
心中不禁疑惑,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或者,那个风度翩翩的优秀同学,本就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假象?
03威胁
一审开庭那天阳光明媚,法院外却飘着小雨。
王明辉比约定时间早到一小时,穿着我建议的深色西装,整个人焕然一新。
看起来像个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而非那个在我办公室哭泣的落魄男人。
"谢谢你,陈律师。"他握着我的手,声音微微发颤,"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忘记你的帮助。"
他的态度让我稍稍放松了警惕。
或许我的怀疑是多余的,也许他确实只是一个遇到困境的老同学。
庭审过程比预想更激烈。
原告律师咄咄逼人,出示了大量证据,指控王明辉有计划地窃取公司机密。
智联科技的法务团队准备充分,论点清晰有力。
陈女士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表情严肃,目光敏锐。
关键时刻,我提出了核心辩护观点。
所谓的"商业机密"实际上是王明辉在职期间主导开发的技术,根据劳动合同,这些知识部分属于他的智力成果。
而所谓的竞业协议,由于公司未按约定支付补偿金,已经实质性违约。
"法官大人,我的委托人并非窃取商业机密,而是在行使合法权利。"我递上精心准备的法律文件,"这里有相关判例和法理依据。"
庭审持续了整整一上午。
最艰难的时刻是王明辉接受盘问,原告律师像猎鹰一样抓住他话语中的每一个漏洞。
我注意到王明辉额头渗出汗珠,但他出乎意料地冷静,回答滴水不漏。
休庭时,我低声问他:"你确定以前没打过官司?你表现得太镇定了。"
"可能是因为有你在身边吧。"他笑着拍拍我的肩,眼神闪烁。
判决出来的那天,我们赢了。
法官认为原告方未能充分证明王明辉侵犯了核心商业机密,驳回了大部分索赔请求,只判决象征性赔偿5万元。
走出法院,阳光正好。王明辉激动地拥抱了我,眼中闪着泪光。"陈律师,你太厉害了!我这辈子都记得你的恩情!"
"这是我的职责。"我笑着回应,心里却有种奇怪的感觉。
他的反应似乎过于完美,像是精心排练过的。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王明辉转来的律师费,数额准确无误,这让我略感意外。
根据之前的交流,我原以为他会要求分期付款。
三天后,一切都变了。
"陈律师,我觉得你收的费用太高了。"王明辉在电话里说,声音冷淡,与胜诉当天判若两人,"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你只不过出庭一次就收了这么多钱。"
我愣住了,"王明辉,我们签了协议,费用是行业标准..."
"我已经咨询过其他律师了,他们说你多收了至少一半。"他打断我,"我希望你能退还部分费用,否则..."
"否则什么?"我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否则我不排除投诉你。毕竟,我这边有证据证明你在这个案子中的操作并不完全合规。"
挂掉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但我并不怕他,因为我的操作都是合法的。
内心的怀疑被证实,但我仍无法相信曾经那个泪流满面请求我帮忙的同学,如今竟然变成了这样一个陌生人。
我立即联系了张律师,将情况告诉他。
"我就知道会这样,"张律师叹息道,"王律师当初就是被他这样对待的。不过你还算幸运,至少拿到了律师费。"
"他现在要我退钱,还威胁要投诉我。"我苦笑道。
"千万别退,"张律师正色道,"这是他的惯用伎俩。据我所知,已经有两位律师被他这样敲诈过。一旦你退了第一次,后面就没完没了。"
我点点头,决定坚持原则,不向无理要求妥协。
但我没想到,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04舆论
事情远比我想象的更糟。
第二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助理小林就一脸慌张地冲进来。
"陈律师,你看看这个!"她把手机递给我。
屏幕上是一篇热门社交媒体文章,标题赫然写着《黑心律师敲诈当事人,法律正义何在?》作者署名"受害者明辉"。
我快速浏览内容,心跳加速。
文章声称我在代理王明辉案件时,收取了"天价律师费"。
还暗示我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了法官判决,要求我"良心发现"退还"不义之财"。
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大多数网友站在"弱者"一边,指责我"趁人之危"、"律师黑幕"。
有人甚至扒出了我的照片和律所地址,号召"讨回公道"。
"这完全是诬蔑!"我握紧拳头,怒火中烧。
小林担忧地看着我,"要不要发声明澄清?"
我深吸一口气,"先别急,我需要想清楚对策。"
接下来几天,网络风波越演越烈。
王明辉接受了某自媒体"独家专访",声泪俱下地讲述他如何被"黑心律师"欺骗。
甚至暗示我和对方公司有"不可告人的交易"。视频迅速传播,点击量突破百万。
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骚扰我的律所,有客户取消委托,同行投来异样的目光。
我试图联系王明辉理论,他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冷嘲热讽:"想私了?那就按我说的退钱!"
正当我打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情况出现了新变化。
王明辉的前东家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了上诉。
令人意外的是,王明辉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门口,这次没有眼泪,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微笑。
"陈律师,二审开始了,我需要你继续代理我的案子。"王明辉尴尬地说道。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你网上那样诬陷我之后,你还指望我帮你?"
他耸耸肩,"那不过是一点小误会。你知道的,我急需钱用,所以有些过激行为。如果你继续帮我赢下二审,我会立即撤下那些文章,澄清一切。"
"滚出去。"我咬牙切齿。
王明辉脸色一变,"你最好考虑清楚。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律所,没人愿意接我的案子。如果连你也拒绝,我一定会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律师行业联合起来排挤普通人的证据!"
"随你怎么说。"我冷冷地回应,"请出去。"
他走到门口,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你会后悔的,陈律师。你猜网友们会相信谁?一个'黑心律师',还是一个被整个法律界排挤的'弱者'?"
王明辉的预言很快应验。
当天晚上,网上出现了新一波攻击文章。
声称我与其他律师"串通一气",组成"律师黑恶势力",意图"封杀"王明辉,让他在二审中无法获得法律援助。
舆论一边倒地支持王明辉,谴责我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人开始人肉搜索我的个人信息,甚至有激进网友扬言要到我家"讨说法"。
看着手机上不断跳出的恶意信息,我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和愤怒。
当王明辉第三次来到我的办公室时,眼中带着熟悉的泪光。
我冷冷地递给他一封文件。
他打开后脸色瞬间惨白,颤抖着说:"你...你怎么会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