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照片上她的母亲抱着她的女儿和父亲坐在前排,
她和妹妹两家人站在后面,
她的个子有1.91米,在照片里依旧显眼。
一家人围着蛋糕,笑声不断。
3岁的女儿超像她,妈妈一头白发,爸爸看起来很显年轻。
这样的时刻,让惠若琪觉得特别温暖。
惠若琪2018年退役了,在同一年还找到了人生中另一半,
她现在有很多个身份,其中教师是一个。
01
惠若琪现在可不只是个妈妈,她还在南京师范大学当老师。
每天她走进教室,学生们都喊她“惠老师”,那叫一个亲切。
她于体育学院教授排球课程,讲解起来头头是道。
此外,她还常常与学生畅谈女排精神。
她常说,运动不只是为了比赛,
还能让人更有活力,学习也更好。
在她执教南师大的数载光阴里,
南师大女排两度斩获全国大学生联赛冠军。
这般佳绩的取得,与她的倾心付出密不可分。
这支队伍成立不过寥寥数年,
却能取得这般成绩,谁人能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呢?
惠若琪还常跑去指导队员,
场上那股认真劲,跟当年比赛似的。
她不光在学校忙,还通过“惠基金”帮乡村的孩子。
她带着团队去偏远学校,给孩子们建排球场,
教他们怎么发球、扣球。
有次活动,国旗在破旧的操场上慢慢升起,
孩子们唱国歌的声音特别响。
有个孩子跑过来说,长大要考出去,
再回来教更多人打排球。
惠若琪听完,眼眶有点红,
可她没多说啥,只是点点头。
此事让她意识到,排球并非仅仅是一项运动,
更能够点燃孩子的梦想。
她跑这些地方,没想着出名,就是想让更多孩子接触排球。
最近,她作为南师大体育学院的副院长出现在舞台上,
那是女大学生文化节的开幕式,讲述体育精神。
02
可谁能想到,惠若琪也有过迷茫的时候?
2018年,她选择退役了,彻底告别赛场。
那会儿她才27岁,身体伤病太多,没法再打高强度比赛。
刚退役之时,她常常感觉生活中似乎缺失了某些东西。
晚上睡觉,经常梦到自己训练迟到,醒来才发现不用去球场了。
她不想就这么闲着,决定去南师大读博士,学点新东西。
读博的日子不轻松,可她愣是咬牙读完了,还留校当了老师。
她还办了个VAL业余排球联赛,让普通人也能打比赛。
联赛刚起步的时候,麻烦事儿一大堆,
钱不够,俱乐部也不多。
惠若琪没退缩,四处跑着拉赞助,
找人商量怎么扩大规模。
现在这联赛已经有上百支队伍,
连国外的俱乐部都来参加。
她忙这些事儿的时候,没想着赚大钱,
就是想让排球更普及。
退役之后,她并未如部分运动员一般,
靠接代言来浑浑噩噩度日。
她选了条难走的路,
可这条路让她觉得自己没白忙活。
谁说退役就得过安逸日子?
她偏要折腾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03
要说惠若琪为啥这么拼,还得从她当运动员那会儿说起。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
正是她率领中国女排斩获胜利,荣膺冠军。
决赛打塞尔维亚,比赛拖到第四局,比分咬得死死的。
惠若琪的肩膀里嵌着七根钉子,
每一次扣球,她都钻心的疼。
她曾两度接受心脏手术,险些与赛场绝缘。
直至关键时刻,她顽强地顶住压力,
一记探头球干脆利落地绝杀对手。
那一刻,全场沸腾,她哭得稀里哗啦,队友抱成一团。
这块金牌,是中国女排12年后重夺奥运冠军,意义大了去了。
可她的排球路,不是一上来就顺风顺水。
小时候,惠若琪就是个高个子女孩,
她在幼儿园就鹤立鸡群。
在她上小学的时候i,她就去了南京中山东路的体校,
在这里开启了她的排球训练生涯。
那会儿她起步晚,别的孩子都会扣球,
她还在练怎么垫球。
她不服输,每天对着墙练到手臂发麻,慢慢跟上了进度。
小学快毕业,别人因为考试不来训练,她从没缺过一堂课。
教练看她这么认真,给了她更多上场的机会。
到了初二,教练找她父母,说想让她进职业队。
其实她的父亲也是打排球的,她父亲身高有1.97米,
曾经当过大学排球队队长,
可以说这一个爱好也渐渐地影响到她,
但是父亲从未想过让女儿打职业赛。
父母觉得打球是“青春饭”,怕她以后没出路。
惠若琪却舍不得球场,她喜欢比赛的紧张感,
喜欢跟队友一起拼。
她跟父母说好,先试试看,不行就回去读书。
进入省队之后,训练强度骤增数倍。
她每日疲惫不堪,往往一沾枕头就酣然入睡。
可她没喊过苦,一年后,她直接被国家队挑中了。
03
国家队的日子更不好过,队里全是顶尖选手。
惠若琪的身体条件并非极为优越,肌肉力量亦不甚突出。
她唯有依靠勤加练习,深入研究对手打法,
方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她花了比别人更多时间去练习。
渐渐地,她成了这个队里的中坚力量。
每次比赛,她皆全力以赴。
队友对她信赖有加,教练亦对她颇为倚重。
她并非生来就如此厉害,
其卓越之处全然是凭借点滴汗水磨砺而成。
2024年,惠若琪再度现身奥运会,
只不过此次是在解说席上。
那场中国女排和土耳其对决的比赛,
她亲眼看着,打得激烈,让人看着很揪心。
最后她们没进四强,场馆的欢呼声渐渐散去。
惠若琪在直播里喊了句“我们爱你!中国女排!”,
那声音发出来微微有些颤抖。
她眼里有泪光,不是因为输球,
而是想起了自己的排球路。
从赛场到解说席,她换了个角度看排球,也看到了更多。
她发觉,在比赛的背后,有众多工作人员在忙碌奔波,
原来排球并非仅仅局限于赛场之上的事情。
说起惠若琪的路,跟别的运动员比,真是挺不一样的。
不少退役运动员热衷于承接代言、拍摄广告,
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还有些人当教练,带队训练,继续留在赛场边。
可惠若琪呢?她偏不走这些寻常路。
她跑去读博士,当老师,还办联赛,建球场,忙得团团转。
VAL联赛,使排球不再为少数人所专享,普通人亦能参与其中。
而惠基金,宛如一抹曙光,为乡村孩子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南师大的学子因她而钟情于排球,亦对运动萌生热爱。
谁能不佩服她这股劲?她愣是把退役后的日子过出了新花样!
04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有很多个角色,
把这些都平衡起来也相当不容易。
但是惠若琪做到了,她是一个运动员,
是国际排联传播委员,江苏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是教师;
在家里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等,
这些个角色也都诠释着她的精神。
同时让孩子们对排球运动有了更多的热爱,也激励着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