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距离特朗普“二进宫”已过百日,全球局势非但没有“止战止乱”,反而风头更劲、战线更广。他曾信誓旦旦许下的“上任首日结束俄乌战争”“以外交解决巴以冲突”,如今一一破功。俄乌仍在激战,加沙愈演愈烈,伊朗核谈谈了三轮却无一实果,现实正在把特朗普从“救世主”神坛上,硬生生拉下。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特朗普在佛州向金主抱怨“夜不能寐”“挫败感强烈”,甚至私下承认“全球问题比想象中难太多”。这番坦白,几乎宣告了其长期鼓吹的“我上台,一天解决一切”的自我神话崩塌。而对这位向来自信爆棚的商人总统来说,最大的打击,恐怕不是外部战场,而是连普京都“不买账”这件事。
要知道,特朗普一再宣称普京“可以谈”,甚至多次暗示“只有他能搞定普京”。但据知情人爆料,特朗普对顾问承认:普京变了,强硬得难以对话,拒绝所有妥协条件。这不仅直接戳破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塑造的“普京调停者”人设,也让其在国内保守派内部陷入尴尬:你不是说,俄乌冲突只是一通电话的事吗?百日都过了,你的电话打通了吗?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巴以冲突的把控也逐渐失速。他将中东称为“千年死结”,但又高调宣称能“促成终战”。结果呢?哈马斯仍在作战,以色列不仅拒绝停火,还升级了对加沙的封锁与占领计划,并划出“人质最后期限”与特朗普访中东时间捆绑,变相向白宫施压。在这种情况下,美方不仅没能推动停火,反而被以色列内阁“反绑架”,成了加沙战火的被动观众。
而特朗普还试图在印巴停火上“抢功”,他对外宣称,美国促成了两国协议,结果印度方面立刻“打脸”,强调停火为双边自主协商,与美国无关。一次外交秀没抢成功,反倒被指“蹭热度”,可谓外交颜面尽失。
在伊朗问题上,情况同样令人头大。特朗普政府内部就如何应对伊朗核计划争执不休,外交与军方、强硬派与务实派各说各话。尽管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维特科夫已与伊朗进行三轮间接会谈,还试图以“浓缩铀换制裁”交易推进谈判,但伊朗并未表现出任何实质退让。“销毁核计划”的定义模糊,“制裁豁免”没有时限,谈判看似进展,实则空转。
特朗普一方面威胁“若不达成协议将动用军事手段”,另一方面却始终说服不了包括法国在内的传统盟友。法国外长直言“拒绝使用武力”,德国亦未公开支持美方的强硬态度。这让特朗普陷入“国内高呼强硬、国际无人跟进”的窘境,一旦贸然行动,美国恐再次独自承担后果。
这一切都在映照出特朗普第二任期初的核心问题:他以为可以用第一任期那一套“威胁+交易+媒体包装”解决现实冲突,但现实是,战争不是推销楼盘,冲突不是安排辩论。外交的复杂程度与不可控变量远非特朗普曾经经营企业、运营竞选所能比拟。
特朗普也正在付出“言过其实”的代价。他在竞选时夸下海口,如今被媒体反复追问为何没有兑现承诺。虽然他试图用“那只是夸张说法”卸责,但包括学者、盟友、捐款人都在质疑他的战略判断力和实际执行力。当一个总统连“信任危机”都要靠玩笑化解,那才是真正的失控开始。
此外,特朗普团队的“执行系统”也频频出问题。中东特使维特科夫扩大顾问圈,急于在加沙战后争取话语权;对伊核的提案未获安全高层共识;副总统万斯与国务卿、国防部长意见分裂……一个看似强势的总统,其外交决策却被四分五裂的班底所割裂。说是“特朗普政府”,不如说是“特朗普+一群不同意的人”。
如今,特朗普面对的不再是竞选讲台上可以随意描绘的“大国画布”,而是真枪实弹的地缘战场,是博弈复杂的外交死结,是盟友质疑、对手观望、对内混乱的全球现实。“上任就解决冲突”的神话已破,留下的,是一地碎片与被放大的总统焦虑。
百日已过,特朗普终于意识到,“当总统”和“做总统”完全是两回事。解决全球问题,不是靠嘴炮,也不是靠震慑,而是靠系统、协同、现实判断与持久耐力。而这,恰恰不是特朗普所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