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而近日江西南昌地铁1号线地铁大厦站出现的一幕,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一段关于“天行初中”工作人员与校长黄荣胜探讨“奖励初三老师暑假海外游”宣传海报设计思路的聊天记录,被投屏在地铁站内,引发了广泛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5月10日有网友发现了南昌地铁大厦站内这一独特的投屏广告,并将其发布到网上。很快,该帖便收获了超3万的点赞量以及2000多条评论。
其中一条平时的广告看都不看,但是聊天记录的话,一定会看看”的评论,更是获得了高达5.4万的点赞。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这种新颖广告形式的吸引力。
5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介入调查。南昌地铁大厦站工作人员确认站内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投屏广告。随后,记者联系到广告中的“天行初中”(原名南昌天行创世纪学校)。该校初中部初三年级组组长张鑫透露,这则广告创意出自学校一名90后管理者。
聊天记录中的“黄荣胜”正是校长本人,且整个聊天记录真实无后期制作。张鑫解释道,选择这种聊天记录形式做广告,是因为普通广告很难吸引大众细看,而聊天记录却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停下来阅读。黄校长思想较为开放,接纳了年轻人的这一创意方案。
据张鑫介绍,该广告从4月21日开始投放,预计持续一个月左右。广告投放后效果显著,不少学生前往打卡。从网友发布的帖子评论中也能看到,许多黄校长以前的学生纷纷留言,表达看到昔日老师成为校长的感慨。
广告中提及的“学校奖励老师们暑假海外游”一事,张鑫证实属实。原来,初三学生在零模考试和一模考试中成绩优异,为了犒劳辛勤付出的老师,学校决定安排初三年级的30多名老师在暑假前往海外旅游。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种创新的广告形式有诸多好处。从传播效果上看,它成功打破了传统广告的“无效性”。传统广告往往因形式单一、内容刻板,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聊天记录的形式,以一种贴近生活、真实自然的方式呈现,利用了大众对他人对话天然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广告的关注度和传播范围。
对于学校而言,这一广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量学生前往打卡以及网络上的广泛讨论,让天行初中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高的曝光度。这有助于吸引更多潜在生源家庭的关注,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从对教师团队的激励角度来说,学校公开奖励教师海外游,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在教育行业,教师的工作往往压力大、任务重,适当的奖励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投入,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然而,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背后存在着一些弊端。从教育公平性方面考量,高调宣传对初三教师的奖励,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教育资源分配的质疑。在教育体系中,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在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努力。
仅对初三教师因考试成绩突出给予海外游这样高额的奖励,可能会让其他教师感到不公平,也可能会加剧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从教育理念来看,以学生的零模和一模考试成绩作为奖励教师的主要依据,有强化应试教育倾向的嫌疑。当前,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过度强调考试成绩与教师奖励挂钩,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与素质教育的导向背道而驰。
在资金来源和使用的透明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校方表示费用来自民办学校的招生结余,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但具体的资金来源和使用细节并未完全公开透明。
这容易引发公众的猜测和质疑,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资金的流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任何不明确的地方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南昌天行初中将聊天记录投屏作为广告的做法,虽然在创意和传播效果上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在教育领域,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宣传推广,都需要在创新与规范、激励与公平之间找到平衡。
学校在追求特色和发展的同时,更应坚守教育的初心和本质,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教育理念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