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北大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翔宇突然就火出圈了。
她的火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她有点让人看不懂的是没有临床经验的人也能坐上副院长的宝座。
教授、研究员都是正高,说明她的科研成果肯定不少。
也确实是,赵翔宇在国内外论文有54篇,专利六项。
而与这些有着鲜明对比的是她的临床职称,只是主治医师,这只是一个中级职称。
网友们议论最多的就是她的临床经验。有人就提出来这样的问题?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做副院长真的合适吗?
医院也不是脱离整个社会,医院也有派系。
一般的医院会有那么三五个派系,做为院长为了压制或者平衡各个派系,会用一批没啥背景的,甚至没啥临床经验的"学院派",除了一篇篇的论文外,几乎没有别的特长,用来压制那些在医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们。
那么这位赵翔宇院长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为了平衡来做的副院长呢?
我们不得而知。
做为医院的副院长,纸上谈兵肯定是不够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是立足的根本。
赵翔宇临床经验几乎没有,甚至严格来说主治医师的资格都不完全匹配。
有这样的一个事情,在实验室的工作照,明明该戴的口罩、护目镜全都没戴。光着头脸就钻进了细菌丛中,安全意识也太差了。实验室安全的基本常识都能翻车,带头示范,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做为副院长,本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却带头违反实验室规范,网友调侃"这是教学生优雅地违规吗?"。
也许是因为肖医生引发的医学界的动荡,让人们拿起来显微镜看待现在的医学界,赵翔宇才被放到了桌面之上。
不可否认的是,赵翔宇院长在科研方面确实有真才实学,是一位科研能力出众的学者,手握众多科研奖项,在推动医院科研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副院长没有临床经验,能不能带领一个血液病科安全运行,这也是摆在所有人面前都一个问号。
赵翔宇这件事情,无疑暴露了当前医学界人才选拔的一些问题。
科研与临床要相互支撑,不能割裂。
医生的职责,终究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