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反向代购”吗?以前都是咱们中国人出国买买买,大包小包往回扛。现在可有点意思了,风水开始轮流转,轮到不少“老外”拖着空箱子,呼啦啦地跑到中国来扫货了!
正值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正俘获越来越多来华外国游客的“芳心”。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游客Ezra就两眼放光地聊起她的“中国购”计划:“这次我想买衣服、鞋子、珠宝……中国的东西物美价廉!”
有的“老外”甚至直言,来中国就是“购物为主、旅游为辅”,主打一个“反向代购”,不买够本绝不罢休!
这股热潮可不是凭空起来的。就拿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说,光是通过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就有3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猛增了七成多(72.7%)!
这“中国游”(China Travel)一火,可不就顺带点燃了“中国购”(China Shopping)的热情嘛。
看看支付数据就知道有多热闹了:“五一”假期头三天,外籍用户在中国境内用微信支付消费的笔数和金额,同比都翻了将近两番;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的金额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0%。
整个“五一”假期,银联、网联两大支付清算平台处理的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跟去年同期一比,更是分别暴涨了244.86%和128.04%!
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消费,说明老外们是真喜欢在中国花钱。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老外”们突然这么迷恋来中国买东西了呢?
头一条,那必须是中国的东西自己争气,讲究个“物美价廉”,性价比超高!
小到各种设计精巧的盲盒、富有地方特色的冰箱贴这些景区周边文创,大到工艺精湛的丝绸、韵味十足的汉服、雅致莹润的瓷器这些国粹精品,这些充满“中国符号”的好东西不仅品质过硬,还推陈出新,让外国游客们直呼“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更别提还有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诱惑,什么辣条、奶糖、火锅底料,不少“外国胃”来了就彻底沦陷,吃完了还得兜着走。
除了这些有文化味儿、接地气儿的宝贝,“中国智造”的科技产品也让许多外国游客深深“种草”。
就拿很多人都在讨论的大疆云台相机来说吧,同样一款产品,在中国境内的零售价比国外能便宜差不多25%。买完之后,外国游客还能享受离境退税,七算八算又能省下四、五百块人民币。这么一比较,能不“真香”吗?
东西好是一方面,购物环境方便舒心也特别重要。中国在提升外国游客购物体验这方面,那也是下了真功夫,各种便利政策可谓是“连招不断”。
“过境免签”政策的扩大,让更多国家的游客能更方便地“说来就来”。咱们引以为傲的“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一扫,轻松搞定所有消费场景,老外们现在也用得越来越溜。
更值得一提的是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便利化举措。从今年(2025年)4月8号开始,这项好政策就从原来的试点地区一下子推广到了全国。
这意味着,境外游客在中国任何地方购物,符合条件的都能当场就拿到退税的钱,不用再等离境的时候排长队了。
而且,退税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了:原来要买满500块钱人民币才能退,现在降到了200块就行;现金退税的限额也从原来的1万元人民币提高到了2万元。
买完东西,钱当场就退回到手里,这购物体验得多顺畅、多爽快!
除了自身产品过硬、服务周到这些“拉力”因素,有时候,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起到“推力”作用。
比如说,美国那边从今年5月2号开始,就正式取消了对从中国寄往美国的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这么一来,有些商品在美国通过海淘方式购买,可能就不如以前划算了,甚至可能更贵。
就有个头脑活络的美国博主Mike,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来“中国购”的经历时,就给大家算了笔账:他说他来中国的往返机票大概是800美元,但只要他在中国买够价值2000美元的商品,考虑到差价和可能避免的关税,这机票钱基本上就“回本”了!
他觉得,与其在美国那边变相承担哪些不合理的关税,还不如直接打个“飞的”来中国购物来得痛快和划算。
这话糙理不糙,确实道出了一些“反向代购”兴起的原因。
这股“反向代购”的热潮,短期来看,无疑为咱们这个商品供给充足、消费场景又不断创新的中国市场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人气,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但要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这个新趋势的意义可能更加深远。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懂行、识货的“反向代购”们,他们带来的新需求、新眼光、新趋势,必然会反过来推动咱们的国货潮品在产品质量、外观设计、用户体验等各个方面不断地精益求精。
这就好比一种正向的“反哺”效应,最终会带动整个“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做优做强,从而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一个良性的、螺旋式上升的好势头。
“反向代购”,可不仅仅是一阵短暂的风尚,它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商品的全球吸引力在实打实地增强,是中国市场环境在持续优化升级,更是中国品牌日益自信、从容走向世界舞台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