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根据会谈后双方发布的消息可知,此次接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并宣布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而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日本,其首相石破茂的表态尤为引人注目。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日本将推动美国对日关税降至“0%”,并强调“会切实保障国家利益”。日本的这一强硬表态,既是日本对美策略的转变,也能看出其在中美博弈夹缝中寻求战略自主的迫切需求。
中美共识,全球经贸秩序的好消息
早在5月7日,中美双方就官宣了接下来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边贸易谈判的消息,5月10日,双方代表正式接触。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中美双方第一天闭门谈了8个小时,第二天还将继续谈,可见双方谈得比较深入,且诚意十足。
连续两日的磋商,11日晚上,双方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方表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虽然双方的联合声明到当地时间12日才能发布出来,但从中方的表态,我们能看出几点:
其一,中方称此次会谈是“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的,可见,中美双方都是本着要“谈成”的态度去谈的,而不仅仅是去试探对方,这说明双方都有达成协议的需求。
其二,这次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和一般的外交辞令不同,尤其是“实质性进展”这5个字,足以说明谈判的进度很不错,而且有谈判成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最初的突破,那接下来就好谈了。这对中美乃至世界经济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其三,经贸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层面比较宽泛,一次两次的谈判,肯定不能完全谈好。因此,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这对接下来进一步推动谈判,有重大意义。
其实,从中美宣布开始接触,到谈判前夕,许多国际媒体并不看好中美两国能这么快取得共识。现在既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不仅让许多国际社会大吃一惊,更让他们从中窥见了另一种“机遇”:既然中美分歧这么大都能达成共识,那其他经济体和美国之间,是否也可以再审视一下谈判的预期目标呢?至少,日本方面就是这么想的。
日本的策略:“拖”中带“硬”
自特朗普对全球发动“对等关税”以来,日本最初的态度是比较急切的,希望能尽早和美国达成协议。但是,随着美日之间两轮谈判过去,日本逐渐明白,日方务实的态度无法对冲美方“狮子大开口”的姿态。于是,日本开始“观望”,尤其是在中美官宣要进行接触的时候,日本这个心态就更明显了。
例如,中美双方7日就宣布将要在瑞士进行接触,根据日本《朝日新闻》10日的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向身边的人转达说:“没必要急于(与美方)达成协议。”石破茂的这个表态有两层意思:第一,以美国目前的态度,即使马上开启美日第三轮谈判,也谈不出名堂。第二,咱们看看中国和美国怎么谈的,等“学习”完,我们再和美国谈也不晚。这便是日本的“拖”字诀。
直到5月11日,中美在瑞士连续两日的谈判结束,虽然联合声明还未发出来,但双方已经表态,对这次谈判的进展比较满意。这让日本嗅到了“机遇”。因为中国在谈判之前一直表态会坚持底线不动摇,那既然双方谈得有“进展”,说明什么?说明美国必然作出了一定的让步。所以,石破茂开始强硬表态了。
根据环球时报援引日本富士新闻网(FNN)11日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1日强调,针对与美国政府的关税谈判,日本将“以实现(关税)0%为目标”。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么理解:日本在接下来和美国的谈判中,将逐渐强硬,力争把美国对日本的关税压低到0%。
不仅如此,石破茂还表示,此前预计6月份能和美国达成协议,现在把这个时间延长到7月,而且,石破茂称:直到谈判能够切实保证日本的国家利益,那才是理所当然的。
这句话有些拗口,但表达了日本不急于和美国达成协议,以及维护自身利益不妥协的决心。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日本对美国关税谈判的策略将是“拖”中带“硬”。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重构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中国和美国的谈判,让日本信心大增。这也给日本一个警醒,那就是若想摆脱美国的“讹诈”,必然要加速去“美国化”的进程,这一点日本国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例如,此前两轮谈判中,美国多次提及一个条件,就是让日本减少或者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这一点日本根本没法答应,日本谈判代表还曾因此质疑美国的谈判逻辑。可见,日本也在为自己的“多边主义”铺路。
近年来,日本已经在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深化与中国、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这种转变,说明日本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失望,加速了日本向中国靠拢的步伐。
其实,中美日三国的博弈,向世界揭示了一个规律:单边主义不得人心,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当东京逐渐远离华盛顿,当中国以开放胸襟拥抱多边合作,全球经济的未来即将迎来曙光。毕竟,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