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消息,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这份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也指出了隐藏式门把手的问题所在:碰撞断电失效、操作逻辑混乱、紧急救援受阻。天下苦隐藏式门把手久矣,是该管管了!
血淋淋的教训,好几起事故发生后无法弹出
2022年,辽宁,一辆纯电轿车起火事故,隐藏式门把手因碰撞断电无法弹出,路人需撬门施救,延误救援。
2024年4月,山西运城,一辆新能源SUV在追尾后起火,碰撞造成电路中断,门把手电动控制系统失效,车内人员疏散受阻,最终导致伤亡。
2025年5月,山西侯平高速,一辆新能源SUV碰撞后全车断电,隐藏式把手失效,救援人员破窗才救出伤者。
这些不是影视剧桥段,而是智能汽车时代真实上演的死亡剧本,隐藏式车门把手或许能降低0.0001的风阻,但在事故中对救援起到的负面作用不能忽视。
反人类陷阱,日常使用也是槽点满满
即便没有生死攸关的极端场景,隐藏式车门把手也在用100种方式折磨车主。
哈尔滨冬季零下30℃的早晨,特斯拉车主提着热水壶浇化冻住的把手已成固定仪式;南方梅雨季,某新势力车型的触摸式把手在暴雨中集体失灵,车主打着伞研究如何用APP远程开门;更别提那些把开门键藏在夹缝、车门镀铬条背后的"创意设计"。
隐藏式车门把手看似是汽车设计的创新之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它带来的问题远远超过了所谓的优势。希望工信部的介入能促使车企做出改变,让汽车真正成为人们安全、便捷出行的工具,而不是潜在的危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