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文明办 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2024“寻找智慧家长家教好故事”工作的通知》的相关工作要求,各市教育局、文明办、妇联、关工委积极推荐、认真组织,经省级评审最终确定“智慧家长家教好故事”100个,现将优秀案例进行展播。

爱聚江河汇平湖,乐读善行传万家

卜庆振家教好故事

在鲁西南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上,卜庆振与李海霞这对教师与医生的夫妇,用他们的坚韧与爱心,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家教佳话。他们不仅是乡土的守护者,更是家庭教育的践行者,以乐读善行为核心,将美好的家风播撒至千家万户。

身残志坚,相濡以沫,共谱爱的华章

卜庆振与李海霞自幼便与命运抗争,腿部的残疾并未阻挡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相反,正是这份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孩子生病时,他们轮流奔波于北京,为孩子寻求最佳的治疗;年迈的父母遭遇车祸,他们更是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的责任。在生活的重压下,卜庆振用音乐为家人带来慰藉,每年创作一首歌曲,用旋律传递深情。2018年,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山东卫视《一封家书》节目所记录,感动了无数观众。

书香浸润,亲子共读,打造乐读好家风

卜庆振与李海霞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他们以身作则,热爱阅读,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他们通过绘本识字、口头日记等方式,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更是积极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推动本地家庭教育的共同成长,卜庆振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游艺营少年研究院”。这个团队以陶行知先生的“幼年研究生”理论为灵感,结合孔子的“六艺”课程体系,构建了“新六艺”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孩子的哲学思想、艺术修养、文学素养、体育精神、生活技能和科学思维。通过自助式与互助式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单一家庭的教养模式,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多元化。

“游艺营”团队以亲子共读为突破口,通过亲子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团队成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他们还在本校和附近社区打造了“乐善阅读”品牌,积极推动300多个家庭每年共读至少12本书,连续15年开展学校和班级阅读项目,为培养乡村儿童的阅读习惯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们还助力多个乡村社区建立阅读环境,让近2000名乡村儿童能够“阅天下”,拓宽视野。

行走黄河,包容并蓄,传递家国情怀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卜庆振更是将目光投向了这条古老的河流。他带领沿黄九省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20多位教师共同研发黄河课程,引导300多个家庭共建少年研究院。他们结合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构建了《黄河儿女》课程,实现了传统文化、科学技术与革命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20余个主题探索活动,带领亲子从家乡走向远方,实践案例和成果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上发表。

卜庆振不仅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还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将先进的课程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他参与开发的“生命知疫”“豫见美好”等公益课程,帮助疫情、洪涝等灾难下的儿童理解生命、看见美好,影响了20多个省市的近百万师生。同时,他还与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开发“文化润疆”课程,以诗教传承中华文脉,促进文化认同,服务了若羌等地2万多人次。这些公益课程涉及30多个省市的15000多个班级,课程点击率以班级为单位达到了236万次。

卜庆振与李海霞夫妇用他们的智慧与爱心,播撒着文化的种子,传递着亲情的温暖。他们虽然步履蹒跚,但内心却充满了坚毅与奉献。他们用一曲曲黄河大合唱,传递着优秀家风的力量,让爱与智慧在千家万户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的故事,是鲁西南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家庭教育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温柔的坚持,快乐的陪伴

曹小艳家教好故事

常言道:父母乃孩子之首任导师,亦是其榜样。我坚信,为了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身体力行,给予孩子陪伴与引导。父母应当致力于自我提升,与孩子一起学习,成为智慧的陪伴者,共同成长。孩子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存在快速成功的捷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以乐观的态度接纳他们,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

苏延新由于出生时遭遇严重缺氧,导致了其发育迟缓,不仅智力和语言能力发展滞后,而且全身肌张力低下。他的身体柔弱程度远超同龄儿童,这使得他在抬头、翻身、坐立、站立、行走以及语言表达、咀嚼和吸吮等方面均面临显著困难。为了维护这个幼小生命,我不得不采取最细致的喂养方式,使用最小的勺子,一滴一滴地将奶水送入他的口中,并通过刺激舌根和拍打背部来促进吞咽。每次喂食耗时长达一两个小时,每日需多次喂食,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还因吞咽过多气体导致孩子腹部不适,频繁哭闹,家庭氛围亦因此变得沉重。

当孩子一岁时,同龄儿童已能独立行走,而他尚不能稳定坐立。其他孩子已能流畅表达,他却连简单的爸妈都无法发出。作为母亲,我必须坚强面对这一现实。于是,我带孩子前往西城中心医院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他在语言、认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各方面得分均低于40分。医生建议我们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因此,我在家中自制和购置了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并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每日坚持在家对孩子进行训练。

那时,我们每半小时训练一次,每天需进行五六次练习,对于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挑战。因此,我与孩子一边练习,一边数数、唱歌、背诵古诗、讲述小故事,这不仅使孩子愉快地完成了训练任务,还促进了其语言能力的提升。

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在两岁时能够沿着床边行走,两岁半时已能独立行走。语言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显著进步。初入特殊教育学校时,孩子的咀嚼能力尚弱,面对水果和饼干等食物,他虽有食欲,却无法咀嚼,只能用手拿着用舌头舔食。经过几年的咀嚼训练,他现在不仅能吃油饼和馒头,还能尽情享用各种肉类食品,并学会了使用吸管饮水。看到孩子逐步进步,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坚持每日让孩子参与康复训练,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魄,也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勇敢地面对和克服。在家中,我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耐心指导,反复练习,以提升其能力,使其成为家庭的得力助手。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也是开启孩子智力和语言潜能的钥匙。从简单的字词、句子、短文到长篇幅的文章,书籍对所有孩子,包括我们的孩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智力,还能增加词汇积累,促进语言发展。通过书中的故事和情节,孩子能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表达。我们坚持每天在班级群中打卡,阅读成语故事、绘本故事等,老师和其他家长的监督作用也促进了我们的自律。

我坚信,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努力绝不会白费。看似平凡的日常坚持,终将见证我们努力的意义。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