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7日的早晨,经过了十几年的等待,傅连暲终于领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入党志愿书。他满怀着感激,工工整整地在证明人一栏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那一年,傅连暲已经44岁了,但是他却像是一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充满了热情与兴奋。他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从一个旧式知识分子跨越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
回顾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困难,傅连暲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遗憾,反而正是因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他的这份光荣更加的光辉夺目。
一、早年行医救人,一心向党
傅连暲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着加入长汀教会的父母来到了长汀,就读与长汀一中。
当时的旧中国在列强的蹂躏和军阀的破坏下变得满目疮痍,饿殍遍野。有很多中国老百姓因为生病无从医治而失去生命,于是年幼的傅连暲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行医救人。
完成学业的他成功从汀州福音医院的亚盛顿医馆毕业,被聘为长汀福音医院医生,五卅惨案后被推举为院长。
1927年南昌起义,傅连暲无偿救治了途经长汀的陈赓、徐特立等300多名起义军伤病员,并且被起义军战士们深深地震撼。
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紧紧地与党团结在了一起,他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党做出了非常多有意义的工作。
二、创立中央红色医院,被誉为“红色华佗”
1929年,红四军来到长汀,傅连暲领导福音医院积极收治红军伤病员。
1932年1月,在傅连暲的领导下,福音医院为中央苏区创办了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傅连暲不光经常亲临一线救治病人,而且还亲自编写培训教程,为中央红军培训了60多名红军医务人员,这批医务人员正是红军亟需的医护骨干。
傅连暲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对于自己参加革命,始终充满了顾虑和担忧,但是毛泽东却对他说:“你能参加革命,和出身有关,你是受压迫阶级出身。”,这番话也打消了他的所有疑虑,令他更加坚定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
他对毛泽东说道:“我相信终有那么一天能站在党旗下,向党交出一颗心,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员,一个共产党员。”
傅连暲在苏区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接连治愈了王稼祥、蔡树藩、伍中豪等将领,还在第五次反“围剿”的紧要关头,及时救治了身患恶性疟疾的毛泽东,为革命挽回了众多人才。
毛泽东感叹地说:“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
从此,傅连暲“红色华佗”的美誉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
1933年初,反动派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为跟随毛泽东转移,傅连暲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倾入了无数心血的福音医院拆除,并且捐献出所有家产、医药、器械。
他雇佣了150个挑夫挑了半个月,将所有东西都搬到了瑞金,创立了中央红色医院,这也是中央苏区的第一所正规医院。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的钟有煌回忆起这次搬迁,他这样说道:“我去参观医院,首先看到的桌椅、板凳、病床、病房用具,又看到药品器械、诊疗仪器、药架、书架等,无一不是从汀州搬来的。可以说除了地皮、房子搬不动外,连手术室、诊疗室和药房的玻璃门窗、百叶窗都卸下一并搬到瑞金来了。”
三、长征途中救治孕妇后独守三天,终于等来救援
1935年夏天,傅连暲跟随部队长征来到川北。这一带尽是高山,空气稀薄,令傅连暲呼吸越来越困难。在登山之前,部队又连淌了好几条河,他的双脚都被泡得肿胀,行走十分困难。
当好不容易来到山顶时,傅连暲遇上一位女同志即将临盆,可是山顶一点遮掩都没有怎么能让她在这里生产。
他为了救治孕妇,他不顾空气稀薄、双脚肿胀,扶着孕妇就开始找房子,可是这里除了山就是山,一间房子都没看见。
孕妇的肚子越来越痛,已经走不动了,将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他身上。而此时的二人已经走了十几里路,傅连暲汗如雨下,也已全身无力,但是他咬紧牙关,一边安慰孕妇一边找房子,终于见到了一个牛栏,他就在牛栏里为孕妇接了生。
生产完的女同志精疲力尽,应该赶紧进食,可是牛栏里除了杂草什么都没有。
傅连暲摸遍全身只在粮食袋里找出一点青稞粉,他马上找到一个脸盆,煮着喂给女同志吃。傅连暲在牛栏里守护了她三天,第四天部队终于找到了他们,用担架抬走了她和孩子。
四、毛主席补助傅连暲家里,直到北平解放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傅连暲终于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有一天,毛主席突然问起傅连暲的家庭状况:“你两年多没有和家里通信了,不知家里情况怎么样?”
“在长征途中,我听人说,敌人在通缉我。他们是在敌人的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实际情况怎么样,还不知道。”傅连暲回答道。
毛主席想了想说:“你写封信回家吧!”
因为当时苏区同外地的邮寄是中断的,于是傅连暲奇怪地问:“能通信?”
“周恩来同志最近要到西安去,托他带到西安去寄。”毛主席停顿了一会儿,又说:“还可以寄点钱去,不要多寄,先寄一点试试。”
得知能跟家里通信,激动的傅连暲当晚就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毛主席,让毛主席转交给周恩来副主席。
过了一个月,傅连暲跟随部队从保安转移到了延安,同时也收到了家中的来信,满纸尽是不幸的消息:母亲死了,大女儿与女婿都牺牲了,家中的房子被敌人拆掉了,妻子带着三个孩子生活非常困难。
毛主席得知傅连暲家中的困难,就想让组织给他家里寄点钱过去。
傅连暲坚决不同意,他说:“不好增加组织的负担。”
毛主席却说:“这没什么。这里往外汇钱不方便,这样吧,三个月寄一次,一年寄四次,你看怎么样?”
毛主席这番话令傅连暲感激涕零,还能有什么意见呢!从此,组织定期给傅连暲家里寄钱,这补助一直到十几年后北平解放,家中有了政府补贴,才停止。
五、“傅连暲同志,我看你可以入党了”
因为傅连暲一直负责毛主席的保障工作,他每天都要去看毛主席。由于毛主席的工作繁重,他总是一边提笔写东西,一边让傅连暲检查身体。但是有一天,傅连暲刚进入毛主席的窑洞,他就停下了手上的笔。
傅连暲感觉有些不一样,就关切地问:“主席,今天身体还好吗?”
“很好”,毛主席站起来说,“你坐下。”
傅连暲在一张凳子上坐下之后,毛主席说:“现在局势很紧张啊!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估计日本帝国主义很快要占领武汉,威胁西安。你准备一下,到西安去买一批药回来。”
“好啊!”傅连暲说。
这时,毛主席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十分严肃又关心地说:“傅连暲同志,我看你可以入党了!”
傅连暲听到这个消息,激动的一时语塞,毛主席又说:“现在没有什么阻碍了,你的历史我可以证明,你去找陈云同志谈谈。”
告别了毛主席之后,傅连暲又来到陈云的窑洞,陈云介绍他先去干部训练班上一个时期的课,于是傅连暲每天早出晚归一边上课,一边为同学们看病。
1938年9月7日的早晨,训练班的王德主任把傅连暲叫到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粗纸,上面写着入党志愿表。
他笑着对傅连暲说:“你可以填表了。”
傅连暲十几年的等待,等的就是这一刻啊,他将自己的一片真心都填在了表上,当填到证明人时,他想到了毛主席说的“你的历史我可以证明”。
傅连暲问王德主任:“证明人可以写毛主席吗?”
“当然可以。”
于是,傅连暲在证明人一栏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毛泽东”三个字,另一个证明人写的是陈云。
此时,傅连暲的面前就像是摆开了一条光明大道,而目的地就是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他决心终生在这条道路上奔跑,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