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变“中国迷弟”:沙特机场惊现满屏中文!王储竟称这是“数字丝路”实体化?

当中国旅客踏入利雅得机场,各处醒目的中文标识、餐厅里的中阿双文菜单,甚至机场地勤人员阿卜杜勒,他会用普通话为旅客服务,一切都让人产生时空交错之感,这个五千公里之外的中东国家,让人陌生又熟悉。

在利雅得的金融区,中国印记更加深刻。国王大道购物中心建设现场,三一重工的龙门吊忙碌作业,彰显着“中国速度”。提前竣工的哈立德国王机场扩建项目,不仅展现了中国高效的工程能力,更输出了从建筑技术到工地管理系统的整套中国模式。毕竟“基建狂魔”可不是开玩笑的。



沙特与中国的深度合作并非一蹴而就。从2019年麦加夜空那令人瞩目的中国无人机灯光秀,到中沙联合无人机研发中心成立,沙特实现了从单纯购买中国产品到学习中国技术的跨越。这种转变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埋下种子。当时沙特购买了东风-3导弹,帮助沙特稳定了几十年的地区局势,也建立起对中国的信任。

在德拉伊耶老城,进出口商人易卜拉欣展示着华为新款手机,对中国产品的质量赞不绝口。沙特年轻人们在社交平台热议宁德时代在NEOM新城建设储能基地,探讨极兔快递如何将义乌小商品送到沙特百姓手中,甚至拼多多上9.9的太阳能庭院灯在沙特沙漠都备受青睐。这种认知转变,源于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沙特王储将中文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利雅得大学孔子学院报名火爆,沙特创业者与浙江供应商用混合语交流并提出个性化需求,都表明两国合作深入到了文化与创新的层面。



中沙合作不仅在商业领域开花结果,在军事和民生战略方面也默契十足。去年红海危机期间,沙特海军司令登上中国052D驱逐舰参观,并在垂发系统前合影,这一举动被中东媒体广泛解读,彰显了两国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互信。而中国企业在朱拜勒工业城建设的海水淡化厂,既解决了当地用水难题,又为国产核能技术做了有力宣传,实现了民生改善与战略价值的双赢,这正是沙特王室看中的合作模式。

2024年11月,总投资711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正式开工,这一项目由中国石化、沙特阿美公司及福建炼化公司共同投资。此前,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也已全面动工。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深化中沙原油合作 ,构建更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

新能源领域同样成果丰硕。沙特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为光伏项目提供了绝佳环境。由中国承建的阿尔舒巴赫电站项目,就坐落于沙特麦加省吉达市以南约80公里处的荒漠。此外,比亚迪在利雅得开设旗舰展厅和探索中心,积极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在沙特的普及。市场调查显示,近81%的沙特消费者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农业合作是中沙合作的又一亮点。宁夏沃之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海湾龙贸易控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土壤快速改良、风光互补智能控制等10项成套技术应用于沙特,助力其发展绿色、节能、低成本、高质量农业。

这不仅是两个文明的对话,更是全球权力格局重构的体现。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全方位合作,中沙两国正携手共进,在多领域深度合作中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为全球合作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