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高尔夫大师》5月刊公益特辑,讲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行动。在春日的球场上,几张熟悉的面孔因一场公益而再次聚首,他们用音乐传递善意,用球杆挥洒初心。
柴亮一直不能忘记2009年那个寒冷的3月,他看完古典乐界当红青年指挥家杜达梅尔领衔的西蒙·玻利瓦尔国家青年交响乐团的演出,激动得就像着了魔一样。不仅仅是音乐,更是背后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杜达梅尔背后是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体系,上万名音乐教师,为贫困的孩子们设计免费的音乐课程,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快乐。
在一部讲述这个救助体系的纪录片《音乐带来希望》中,小号手罗德里克·阿瓦拉多说的话至今仍被柴亮清楚记忆着——“小时候,犯罪、毒品和绝望每天就在你身边上演,罪恶离你那么近,是音乐给了我们出路,让我们远离这一切,音乐挽救了我。”
2009年2月,音乐之帆少儿公益项目成立,6月,来自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第一次登台演出。音乐之帆如今已经走过了16年,也有孩子因此改变人生轨迹。2025年5月,柴亮把曾经帮助过自己和音乐之帆的朋友们聚在了北京尼克劳斯高尔夫俱乐部,音乐是帆,高尔夫是风,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热情所在,他也希望因为风与帆,孩子们的音乐之爱可以走得更远。
在活动到来之前,他邀请了几位和他一起热心高尔夫与公益的好朋友,在北京历史性的大风天里,一起挥杆,一起畅想风与帆的和谐。
柴亮
北京东岸音乐实验学校校长、音乐之帆公益项目创始人
高尔夫与音乐是人生内观的方式
对我来说高尔夫和音乐很像,它们都是我们内观的方式。平时大家的工作生活都是和外部世界的对话,我们往往留给自己内观的机会很少。音乐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可以让你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完全没办法用数字来描述或衡量的。高尔夫也是这样,无论动作调整得多么完美,战术多么精妙,最终都是处于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刻。特别是高手,更能体会到这种内心变化——你是否真正拥有自信?高尔夫与音乐共同的魅力也在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遇到困难时的本能反应,也是我们观察自己的好时机。
无论高尔夫还是音乐,都是真正面对自己、战胜自我的困难的修行。它们是诚实的镜子,无论你在社会上的自我定义和地位如何,在高尔夫和音乐面前,我们最后都要回归到本真,回归到“相信”二字。相信某种高于自我的存在——你可以称之为上帝、量子力学,或其他。人在追求完美时容易过度控制,但最终要学会放手,去相信直觉,去相信那个更大的力量。所以无论是打高尔夫还是拉琴,都会让我感到人类的渺小,也因此充满感恩。
音乐之帆:我想帮孩子们培养激励一生的“热情”
当年被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乐团的演出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我召集朋友,筹集了20万启动资金。我是一个从小就不哭的人,但当我们带着乐器走进北京蒲公英中学的铁皮仓库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冻红的手指和发亮的眼睛时,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带着这些孩子组成的乐队登台演出了。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就像养育孩子一样,有成就也经历过低谷。因为疫情生源减少了,但只要跟着我们学琴的孩子们还在,还有热情,我就不想把他们放下。去年,纽约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的文化外交项目选中了我们,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一个没有政府投入的纯民间公益音乐培训项目能坚持十几年非常罕见。因为联合国的邀请,今年年末我们要去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登台,参加庆祝联合国成立80周年音乐会。2023年的拉丁美洲之行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从前我们太注重技术训练,却忘了音乐的本质是快乐。现在音乐之帆进入了“2.0”阶段,我们会更努力去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终生热爱。
我们希望把这样的理念投入到师资的培训体系中,持续培养教学人才。同时上海的流动人口学校、新疆和云南的学校也都在和我们联系,我们想为孩子们培养一项可以激励人生、改变人生的“热情”。
公益从高尔夫开始并以此传递
说来有趣,最初那20万启动资金就是球友们凑的,因为高尔夫是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当时被委内瑞拉音乐公益项目感动之后,我在饭桌上不断提起它,要感谢球友们,虽然当时他们都不明白我要做什么,但因为公益,他们每个人出了两万块钱,让音乐之帆有机会起步。
一路走来,音乐之帆离不开我的好朋友们,他们大部分也都打球。因为高尔夫,我结识了卡拉威高尔夫大中华区总经理费恪,恰好他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后来他提议我把音乐公益项目和高尔夫结合起来,这是个好主意——在国外,高尔夫本来就是慈善的重要载体啊。我很爱看高尔夫赛事,以前也注意到所有的大赛都会有资助的慈善项目,这本来就是一项强调回馈社会的运动,音乐和高尔夫又恰好是我的两项热爱,所以从北京起步的这一场慈善赛就顺理成章了。
我要感谢卡拉威特别为音乐之帆定制的高尔夫球,也要感谢我自己的主场尼克劳斯俱乐部对我们的支持。其实对于一场慈善赛事能募捐到多少善款,我并没有追求,在这个阶段,我更希望能和朋友们分享我对音乐和高尔夫的热情,让美好能传递出去。
刘岩
北大校友高尔夫协会理事长、人工智能投资人
高尔夫与音乐是在秩序中寻找自我
当我思考音乐和高尔夫的关系时,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会和柴亮成为朋友?为什么我既热爱音乐又痴迷高尔夫?应该是它们的规则感和秩序感。高尔夫是所有运动中最规则优先的,这套规则甚至还外化出了它特有的“礼仪”。同样的,音乐也是“礼”,最初的音乐叫“礼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礼和乐从来就是一个东西,它们相伴相生,构建了一整套社会秩序,所以音乐最初的内涵就是秩序。向更高层次的领袖——神祭祀时,谁排在前谁在后,也同样是谁该服从谁的秩序,古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明确地位,同样延伸到了社群和家庭中的排位,这就是中国社会的道德,直至后来的“礼崩乐坏”。而今天的音乐,已经退化成了纯粹的娱乐或文化享受,离那种制度性、规范性的功能有些远了。
现在高尔夫几乎占据了我50%的社交和70%的运动时间,更主要的是,它几乎用掉了我100%的独处时光。工作时有同事,回家要陪伴家人,还有各种社会活动,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一个人打高尔夫时,是我最享受的独处时光。我也曾想过一个人打高尔夫的乐趣,可能就像柴亮说的,它是一种内观自省的方式。在规则框架下,我把它当作一种修炼——在运动中看清自己的弱点,调整情绪,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理解美。每次挥杆,都是在规则中寻找自我的过程。
利他属性让高尔夫拥有天然的公益基因
因为那些规则——18洞的设定、标准杆的划分、球落水后的处罚,以及高尔夫的礼仪规范,都让这项运动变得深刻。大家在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审美标准、同样的规则下追求同样的乐趣,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社群。
高尔夫礼仪的核心是利他原则,但它也有个天然的缺陷——最多四人一组。如果利他只停留在为同组喝彩、创造好环境,格局还是太小了。真正的高尚,应该是一个群体去帮助另一个群体。因此,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公益属性很强,世界范围内总与公益相伴。当我们把利他从个体扩展到群体时,像音乐之帆这样的公益项目出现就再自然不过了。球场上的球友们骨子里都有这种公益心,这是深植于这项运动的文化根基。
我在音乐之帆上看到了打破偏见的可能性
古典音乐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带着”贵族”标签,高尔夫也同样。音乐之帆对我的吸引首先是柴亮的个人魅力,他让我看到了行业顶尖人才最终都会回归到一种纯真的状态。他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艺术的追求,甚至对高尔夫的看法,都和我很有共鸣。我猜,他在我身上也看到了共同的价值观。但更打动我的是这个公益项目本身,以及我们身边这些高尔夫爱好者的,可能是来自高尔夫群体与生俱来的利他精神。我们大家因为高尔夫相识,但即使没有柴亮,当这样一个用音乐改变孩子的机会出现时,高尔夫群体也一定会挺身而出。这就是这项运动的精神底色。
我甚至希望将来有机会把音乐之帆的孩子们带上球场,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和高尔夫本质上都是提升修为的美好生活方式。让他们用纯净的眼光重新定义这两件事,他们都不属于某个特殊群体,让音乐回归本真,让高尔夫回归本质。
罗雪娟
前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
高尔夫是我退役后的唯一运动爱好
我接触高尔夫已经十几年了,2015年中国差点系统启动,我和梁文冲一起担任了推广大使。在接触高尔夫之前,我是专业游泳运动员,离开泳池后一直想寻找一项能持续一生但不再经历伤心退役过程的运动。高尔夫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接触时间长了之后,高尔夫对我意义就更特别了,它能同时满足两种需求:一方面满足了与亲朋好友的社交互动,另一方面也让我能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在球场上,那种放慢节奏、沉浸思考的过程,总能帮我调整好状态重新回到家庭或者投入工作。
高尔夫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和我先生的相识就是在高尔夫活动上,当时老虎·伍兹来中国,我们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因为高尔夫相知相爱,如今已为人父母。等孩子再大一点,这项运动会成为我们全家共同的爱好。
音乐曾经帮我专注当下
你可能注意到很多游泳运动员在准备比赛或者训练的时候都头戴耳机,这是我们隔绝外界干扰的“工具”。在游泳的那段时间里,音乐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它让我能完全专注在当下,专注在比赛里。
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工具了,但因为陪伴孩子成长和学习,我对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它有这么多的分门别类,有这么多不同的内涵。
小时候的运动员生活,让我没有接触多样音乐的机会和土壤,但现在借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可以去重新学习,算是补上了人生的一堂美育课。
公益是一种循环
做运动员期间到退役后,我参与了很多和公益相关的工作。因为我们家和柴亮一家是好朋友,也是球友,所以很开心能够帮助朋友,支持音乐之帆这样积极的公益项目。在我看来,好的公益和好的运动一样,都应该是没有负担的,是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在一起出钱出力,尽己所能。
我认为公益更是一种正向的循环:我们给予别人所需的帮助,但在行动中,自己也能汲取到养分。它并不是一味地付出,只有当你在付出的过程中同样感受到美好和快乐,公益的行为才能持久。就像柴亮老师的音乐之帆公益项目一样,他和我一样都有各自的专业专长,我非常能理解每次他提起这个项目的热情,而我在这个项目中,看到那些原本因为门槛没有机会接触到音乐的美好的孩子们因此获得快乐,也会为他们感到开心。
可能和我现在是母亲也有关系,无论是音乐还是高尔夫,都是有门槛的,从小的这份土壤至关重要,假如我们能尽己所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机会,提供平台、土壤和阳光,让孩子们肆意生长,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费恪
卡拉威高尔夫大中华区总经理
高尔夫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高尔夫不仅是运动,更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每次挥杆都在教我们生活的哲学。球场上没有直接的对手,对手就是自己。前一杆可能狂喜,下一杆可能崩溃——如何控制情绪、保持从容?这像极了人生,宠辱不惊才是真功夫。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想追求完美,但逆境总会出现。高尔夫也一样:想打出完美记分卡,可一阵风一棵树,甚至一点运气偏差,都可能让结果天差地别。它教会我们接受不完美,在不确定中保持优雅。
高尔夫也是一种自律。你怎样对待规则,你怎样对待这项运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18洞的体验。记分卡的数字可以修饰,但内心的坦荡才是真美好。
高尔夫与音乐都有大爱基因
我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热爱来自柴亮。几年前卡拉威推动了一项跨界精英的项目,我因此认识了他,也被他在自己舞台上的投入和光芒深深感动。他曾经说,高尔夫和音乐一样都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我深以为然。现在,开车路上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走在球场的时候感受高尔夫的魅力,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都充满了节奏,都需要千万次的练习,它们都可能让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快乐,更神奇的是它们都有“大爱基因”——音乐能抚慰孤独心灵,高尔夫能教会诚信利他。
通过高尔夫的语言传递美好
在世界范围内,卡拉威一直在支持各类公益和青少年项目。几年前当我听柴老师聊起“音乐之帆”时,他眼里的光让我感动。他说:“有些孩子从没摸过琴键,但音乐一响,他们的眼睛会发光。”这不正是高尔夫最纯粹的样子吗?——无关身份地位,只为热爱和心跳。
我们卡拉威当即决定干一件挺酷的事情:用我们的专利技术Truvis,把音乐之帆logo印在Chrome Tour球上。Truvis是视觉增强技术,能让球看着大10%,就像给孩子们加了信心buff。想象一下——当小白球载着音符飞向果岭,击球声就成了公益的鼓点。
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我们更希望这是一个起点,我们希望通过高尔夫的语言,向孩子们传递美好,也号召更多热爱高尔夫的人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传递高尔夫运动的正向力量。
截至2024年,音乐之帆已募集600余件乐器,授课1.5万小时,累计帮扶和资助近4000位青少年。
本文选自《高尔夫大师》5月刊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杂志
近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