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多个市场清香热不如预期,不少观点提出要更深入地学习酱酒……但这是由现象推导出来的观点,学习酱酒没错,学习之前,弄清楚清香和酱酒存在的不同。

至少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酱酒“天生高贵”的价值打造,高利润带来商业繁荣;清香白酒贵在市场基础大,但市场认知较为刻板地停留在“中低端‘层面。另一方面,酱酒热的阶段是宏观经济、白酒结构化和消费升级的三重红利期;此轮清香势头正热的阶段,但受当前经济、行业和消费三重环境压力。

背景不同、品类属性不同,清香要不要学习酱酒,如果要学,重点学习什么?作者对话北京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黑格咨询董事长徐伟、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中国酒业协会特邀常务理事席康,一探究竟。

不必面面俱到,但5人都提到同一点

5位老师都认为清香应该学习酱酒,综合他们所提到的内容,只有加强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这方面被同时强烈推荐。

“如果非要把清香学习酱酒当个话题,那就学习它的好和警惕它们出现的问题,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李振江解释学习组织提升的理由,具体来看,酱酒做得好的两个方面值得清香学习。

一是学习基于组织成长、组织驱动加产品驱动的方式。酱酒很长一段的发展是得益于整个产业在品质方面有重大突破,品质不再是酒厂间最大的差异,特别是当下酱酒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高,真正发展不错的企业是其组织力量的变强。


二是学习灵活的市场合作机制、模式,酱酒在联盟商、联盟体、合资公司等方面进行有效尝试,充分获得了品类的市场红利。

田卓鹏指出,国台、习酒等酱酒企业在风口期完成了“大招商、招大商、强招商”的快速扩面抢占市场。清香白酒当前也在借鉴这一策略,但与酱酒不同的是,当前清香产区企业普遍存在组织老化、规模不足的问题。

他举例到,酱酒的国台、习酒、金沙等品牌在发展初期即重视组织建设,通过领先的组织架构与人才体系,在风口过后成功沉淀为行业头部,“清香型企业需以此为鉴,补足组织短板,以长期主义思维优化团队架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肖竹青在调研广东市场后表示,清香白酒发展还没达到预期,“如果清香企业学习酱酒,强化组织能力,做好对经销商和市场的服务,才能真正把握住风口。”

蔡学飞和徐伟也均提到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蔡学飞明确,清香白酒企业应在市场组织建设、营销模式方面要打造创新型价值。

从市场机遇期的角度看,当前正是清香白酒抢占市场、打造品牌和树立价值的黄金期,唯有组织到位,才能取得招商布局、市场覆盖与渠道拓展的进步,进而实现规模突破。

从底层学起,构建错位竞争实力

长期扎根清香产区的徐伟着重表示,学习酱酒的组织管理外,学好酱酒品牌表达和文化营销两方面也很紧迫。

“紧迫”被田卓鹏阐释得更具体,他说,当前清香型白酒已步入中场竞争阶段,留给企业的黄金发展期十分有限。


对比来看,酱酒热潮历时三五年,而在汾酒的引领下,清香热也已持续两三年,但众多二三线清香品牌尚未卯足劲抓取这一历史性风口,若不及时抢占先机,将错失战略机遇。

田卓鹏指出当前清香型白酒的二线企业存在四大发展短板:资源投入相对保守,未能在风口期形成规模扩张的战略定力;产品矩阵分散,缺乏能够击穿市场的核心大单品;渠道布局滞后,全国化网络建设进展缓慢;组织能力薄弱,难以支撑品牌升级与市场拓展的双重需求。

以酱酒龙头企业为参照,清香企业在风口期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才算真正把握这一关键发展窗口期。

在战略层面,必须深入研习汾酒,构建错位竞争的新格局。酱酒品牌在学习茅台品质与工艺,以高标准提升自身产品力之余,主要是做对了价格带的精准错位。反观清香型白酒领域,多数企业尚未充分挖掘与汾酒错位竞争的战略价值。

在底层逻辑之上,系统化学习的对象则是习酒、国台、珍酒等标杆品,这些非龙头企业借酱酒热的势能突围,并非依赖绝对的资源优势,而是通过品牌差异化定位、产品聚焦大单品策略,以大刀阔斧的招商动作与组织投入实现突围。


蔡学飞表示,只有实现清香的整体突破,做大规模,做高结构,做多利润,才能真正高速和高质发展。

具体来看,清香的发展要政府完善产区表达、区域内部整合和产品结构完善。而在企业层面,清香型白酒企在产区、品类文化挖掘与推广、酒庄体验、电商渠道、以及市场组织建设等营销模式方面要打造创新型价值,提升清香型的认知度与好感度。

盲目全国化,这点千万别学

但也有不能学的,酱酒走过的路、踩过的坑、犯过的错——盲目全国化,则是田卓鹏和李振江提醒清香企业需要警惕的地方。

“很多当年还不错的一批酱酒企业,但发展到中途就没动力了,主要的原因是都在搞全国化,都在搞一盘棋。”李振江认为,这是很大误区,企业发展的根本办法是锁定区域、市场生根。


更加成熟的浓香品牌如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当年完成了第一波全省化之后,紧接着选择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省份来去做深耕性。从浓香发展经验和酱酒犯过的错来看,只有花精力服务好经销和消费者,才能够有稳定性的市场。

“清香不能再犯酱酒盲目全国化的错误了,而是要在外部突围的过程,选择重点省份生根。”李振江表示,清香企业应该认识到,未来5年到更长的时间,酒业最大的红利都在区域。

此外,田卓鹏还提醒另外一个风险需要清香企业防患,需警惕盲目跟风、扩产带来的潜在危机,当前酱酒核心产区部分企业已出现产能过剩、资金链紧张等问题,部分企业因过度扩张丧失“小而美”“强而美”的发展优势。

这两大提醒显然是及时的。

回到发展问题上,从清香企业抓住红利期这一更紧迫的趋势看,当务之急是组织能力提升,以效率提升、区域生根扩大市场。这是清香企业学习酱酒的第一要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