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癫痫还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许多患者只能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控制发作。
但局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医生在手术切除时,切除范围难免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导致患者留下的严重后遗症。
为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医生 Penfield 和科学家 Herbert Jasper 发明了 “术中清醒” 手术。
手术中,Penfield医生发现,电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身体的不同部位会相应做出反应,比如,刺激“中央前回”会引发手脚不自主的乱动;再比如,刺激“中央后回”则会产生麻木、刺痛等异样感觉 。
通过分析大量患者反应,Penfield 画出 “彭菲尔德大脑地图”,标明脑区与身体的对应关系。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跟大脑密切相关的主要就四个器官,一是手,二是嘴,三是眼睛,四是脚。
也就是说,孩子聪明不聪明?与这4个器官密切相关,家长学会引导,孩子更聪明!
第一个部位:手
其实,除了潘菲尔德,发现手与大脑之间有联系的还有很多专家学者。
比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再比如,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弗兰克·威尔森就指出:双手机能的发达程度与脑部功能发展息息相关。
人类之所以在智力上远超其他动物,就是因为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手是人体构造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每只手都由27块骨头组成,两只手加起来的骨头数,约占人体骨头数的四分之一。
据研究,仅仅活动一根手指,就能使大脑中的血液流量增加30%,在大脑的运动神经区域中,约30%都与手的活动相关。
因此,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多使用双手,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
婴幼儿时期,我们可以带孩子做简单的手指操,较大一些,可以引导他们撕纸、涂色、用筷子夹小豆子、搭积木等。
第二个部位:嘴巴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多数智力低下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语言障碍。
比如,唐氏综合征患儿,一般都伴有舌体肥大、唇肌张力低的问题;再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往往到了两三岁仍无法说出有意义的词语或句子。
背后真实原因,都与大脑对应的语言中枢发育迟缓或受损有关。
嘴是大脑的“第二前额叶”,我们的口腔中有大量触觉、压力感受器,与大脑语言区紧密相连。
孩子口腔的每一次运动、发声、咀嚼,都会调动大脑神经网络的精密协作。
经常进行口腔运动、发声训练与咀嚼锻炼的孩子,和不经常这样做的孩子相比,在智商发展上会呈现出明显差异。
美国一项长期追踪研究表明,从幼儿期就开始进行系统口腔运动训练(包括舌头伸缩、唇部开合等练习)的孩子,到小学阶段时,其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测评分数,较未接受训练的孩子高出 18% 。
18-24月是语言干预的“黄金期”,3岁后语言区神经可塑性下降,干预效果减弱50%以上。
父母抓住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对其智力发育非常有用。
第三个部位:眼睛
人们看到眼神明亮、眼睛“滴溜滴溜”转的孩子,总会忍不住夸孩子聪明。
大而有神的眼睛,为什么被视为聪明伶俐的象征?
眼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窗户”,它可以传递一个人的情绪、想法和注意力等关键信息。
脑科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在3岁时神经突触爆发性增加,直到6岁时达到巅峰,而在此期间,多元化的外界刺激,尤其是视觉刺激,可以强化突触连接,若缺乏新鲜刺激,未使用的突触会被淘汰。
视觉通道是大脑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一双明亮灵活的眼睛,可不只是用来看东西的器官,更像是大脑开启探索模式的 “开关”。
fMRI研究发现:接触多样化视觉刺激的儿童,其视觉皮层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功能连接强度比单一环境儿童高23%,直接关联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带孩子多看、多观察丰富多样的世界,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 “联系” 会更紧密,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也会更强,智力也会更高。
第四个部位:脚
中医素有 “脚是生命之根” 的理论,认为足部穴位众多,连通全身气血并调节脏腑功能。
现代生理学研究也证实:脚底皮肤每平方厘米约含 300-500 个神经末梢,是人体神经末梢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光脚走路时,双脚接触不同材质地面产生的细微触觉刺激,能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对大脑感官区域发育和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多项科学研究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比如,刊登在2020 年《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上的一项实验直观展现了光脚走路的益处:研究人员对 120 名 3-6 岁儿童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每日光脚行走 30 分钟的实验组,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V)中加工速度指数(PSI)得分比对照组高出 8.2 分(p=0.012)。
基于上述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分龄光脚活动指南:
0-1 岁婴儿每日可进行 3 次,每次 10 分钟的 “足部触觉探索”,适宜在软垫或地毯上开展;
1-3 岁幼儿建议每日 2 次,每次 20 分钟的 “光脚爬行 - 行走过渡训练”,草地、沙滩是理想场地;
3-6 岁儿童则适合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的 “赤足平衡游戏”,如走独木桥等安全的户外游戏。
在实施光脚干预时,需确保活动地面无尖锐物、化学污染,活动结束后要用温水清洁双脚,预防真菌感染。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足部皮肤状况,一旦出现水泡、红肿或步态异常,应立即暂停活动。
你家孩子几岁了?你认为以上引导是否对孩子的智力提升有用?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