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肛肠科门诊室内,相信很多医生可能都会被患者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胃肠镜检查时,发现体内有息肉,需要切除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医生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给出明确的答案,而需要从多方面观察,最终才能给出一个更好的治疗建议。
那么,若是大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呢?其实,对于肠息肉而言,具体治疗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具体讨论,一般来说,要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判断。
1.是否有家族史
如果患者有息肉家族史病情的情况,那么建议一旦发现肠道息肉后,及早进行切除。这种家族史,包括患者家庭所有的恶性肿瘤家族病史、肠道息肉发生恶性病变的家族史。
我们都知道,许多疾病其实都与我们的遗传息息相关,无论环境如何作用,很多疾病还是会伴随着基因而出现,所以,如果有肠息肉、恶性肿瘤的家族病史的情况,那么出于健康考虑,还是最好进行息肉切除,这样不仅能让患者安心、同时也确实能降低息肉癌变的风险。
2.大小
良性且病变风险小的息肉,其体积一般都会保持一公分以下,对此,其实就可以考虑不切除,但如果息肉体积较大,超过一公分,且同时伴随着多发、性状不太好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就最好考虑切除。其中,息肉性状不好一般包括这些方面,比如息肉周围凹凸不平、与周围的黏膜形成了粘连等。
3.数量众多
虽然很多患者体内的息肉都是单发,但也不能排除很多时候有多发的可能,如果息肉多发,并且影响到了脏器的正常功能,那么这时候一般也建议予以切除。
4.特殊息肉
特殊息肉如腺瘤性息肉,虽说其大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少数部分可能会出现恶性病变,因此,若出现了腺瘤样息肉,一般都建议切除掉。
这种类型的息肉一般发生在结肠部位,且数目比较多,内镜下可看到在结肠黏膜部位有大小不等的、多个息肉状腺瘤,有的数百个甚至上千个,会使整个结肠和直肠粘膜都充满了息肉。这种性质的息肉容易发生恶性病变,所以,一般在肠镜发现之后,都应尽快予以切除。
5.伴随症状很明显的
最后一种情况属于症状比较明显的,比如当肠道出现息肉的时候,往往容易诱发便秘、腹泻、腹痛,甚至是粘液便、血便的情况,当这些症状都比较严重,并且多发的时候,则建议进行切除。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原本就有恶性肿瘤病史,比如出现了其他部位的一些肿瘤,已经进行了手术治疗,或者其他抗癌治疗之后,整体状况还可以的时候,却发现肠道有息肉,那么对此,为了防止息肉出现恶性病变,也建议予以切除。
总之,无论面临哪种情况,可能都需要我们积极的去配合医生,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一旦选择错误,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针对于疾病,自己拿不准方法,也建议多咨询医生,当然,尽量选择专业性对口的医生进行咨询。
【本图文由“千金芳”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彦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