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工龄30年,养老金发放不到工资的50%,这是怎么回事?
在办理完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开始,个人的收入就会发生变化了,养老金成为了大多数退休人员的唯一经济来源,不像在职时期,除了工资收入,还有奖金等一些福利,而且相比工资,养老金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其中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可能相比在职工资,下降的更多。比如一位企业退休人员就表示,自己工龄达到了30年,但是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不到工资的50%,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养老金计算跟工资没有关系,而是需要看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等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其中基础养老金等于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养老保险缴费指数)/2*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养老金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等于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养老保险缴费指数)/2*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系数。
可以看到,这些因素里面,并没有包括工资。当然,工资高的人,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一般也比较高,相应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高一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也多,同等条件下,拿到的养老金也会比较高。
我们可以假设一位工龄30年的企业单位人员,在不考虑利息增长等因素情况下,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他也是按照这个水平缴纳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为1,再假设他的视同缴费年限5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11万元。那么我们就可以来算算他的养老金情况。
基础养老金等于6000*(1+1)/2*30*1%=18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11万元/139=791元。过渡性养老金等于6000*(1+1)/2*5*1.2%=360元。
加起来的养老金等于1800+791+360=2951元,相比他的工资6000元,少了一半,也就是不到50%。
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到在职工资的50%,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这个数据以前达到了70%以上,但是现在却在不断降低,2020年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4.2%。因此,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达不到在职工资的50%,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这样低的养老金替代率,其实在养老上会有比较大的压力的。因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养老金替代率如果低于55%,那么养老生活质量将会明显下降。
那么,为什么养老金替代率,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会不断降低,确实有这么几个原因:
1、企业退休人员的缴费标准一般不高,比如说缴费年限相对较短,缴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养老金待遇水平;
2、养老金的上涨幅度也在不断降低,比如2024年下降到了3%;
3、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也在增加。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养老金制度这些年在不断完善,除了基本养老金,还有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二、第三支柱,个人在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也可以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等等,从而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综上所述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不到职工资的50%,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现在养老金替代率也并不高。如果个人想要获得更高的退休待遇,那么就需要按照较高标准来参保,或者再参加个人养老金等,这样有利于保障退休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