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玩物丧志 李存勖

李存勖自从灭亡后梁之后,他人就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具体怎么不一样,也说不上来,反正大家明显的感觉到,皇帝不复当年,他也有点懈怠。

庄宗小的时候有个爱好,什么爱好呢,就是他喜欢唱戏。

老父亲李克用活着的时候,他不敢玩,因为他爸爸对这些东西深恶痛绝,后来父亲死了,梁晋争霸,忙着打天下,李存勖也没时间玩, 现在后梁灭了,前蜀平了,皇帝终于有时间搞搞自己的小爱好了。

我们知道唱戏这东西吧,一个人他没意思,那必须是得一群人,所以李存勖干脆直接在宫里养了一群伶人戏子。

如果是养着玩,平时没事逗闷子也就算了,但李存勖不仅仅是把伶人当做娱乐工具,还把他们当成了国家政治组成的一部分,很多伶人都被他授予了相当重要的官职。

比如,伶人郭从谦,被封为亲军指挥使,掌握兵权,伶人景进,被封为御史大夫,掌握行政。

可以说,伶人当权,和唐朝的宦官当权,那简直是有异曲同工之糟糕,危害大抵相同,宦官和皇帝是亲近的,形影不离的,伶人和庄宗也是亲近的,也是形影不离的,宦官掌握军政大权,伶人也掌握军政大权,宦官时刻有机会蛊惑皇帝,伶人也有这个机会,但伶人比宦官牛的一点就是,他们可以充分的享受到宦官的便利,但却不用受制于宦官的缺点。

宦官的缺点就在于,由于他们身体上的不健全,他们只能做内官,没有办法正大光明的融入到朝堂上来,权势再大,也不过遥控指挥,伶人就不同了,伶人可以毫无限制的完成从戏子到士大夫,到武将的身份转变。

何况,这些伶人和庄宗实在是过于亲密,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庄宗爱唱戏,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叫做李天下,有一次他和一帮伶人一起唱戏,他就是这么唱的:

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庄宗正这么唱着呢,没想到有个叫做敬新磨的伶人快步走到李存勖的面前,伸手就给了庄宗一嘴巴,庄宗一愣,当时就被打蒙了。

您想想伶人打皇帝,真是千百年来所未有之事。


(伶人皇帝)

敬新磨打完之后,他侃侃訚訚,说皇帝你还说理天下在哪里,理天下之人,不就正是你自己吗?

闹了半天,敬新磨在这跟皇帝玩谐音梗呢。

庄宗一听也明白了,哈哈大笑,并未怪罪,这一巴掌就算是白打了。

敬新磨就算是庄宗比较信任的伶人了,有参与机密,入宫奏事的权利,有一回他到宫中奏事,刚走到殿里,庄宗就放出一条狗来咬他,皇帝嘛,玩呗,这一套已经是北齐高氏皇帝们玩剩下的了。

敬新磨被狗撵,他很狼狈,一边逃窜,他一边大喊:

陛下,不要让您的儿女再咬我了。

敬新磨这句话,很大逆不道,还非常的难听。

庄宗并非汉人,而出身于沙陀族,这是西突厥别部的一支,而部分北方民族,比如鲜卑,契丹等,他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动物图腾崇拜。

游牧民族嘛,游猎而生,那么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一定缺少不了巡回犬,所以他们对狼,狗,犬一类的动物,一定都是有讲究,有忌讳的。

敬新磨在宫里大呼小叫,把狗比作庄宗的儿女,庄宗大怒,立刻要张弓搭箭把敬新磨给射死,没想到敬新磨说:陛下不能杀我,我和陛下乃是一体,如果陛下把我杀了,那就会引来不祥之事。

庄宗说你胡说八道,敬新磨说没胡说,皇帝你看啊,你的年号是同光,天下人都管你叫做同光帝,你杀了我敬新磨,同(铜)光就没有光了。

可以说,敬新磨堪称是古代谐音梗大王,他把庄宗逗的是哈哈大笑,庄宗当即原谅了他的罪过。

想一想,其实这就是一种十分传统的忠奸叙事,皇帝既然亲近佞臣,宠信小人,那么良臣贤臣忠臣自然就会受到排挤,排挤还算是好的,李存勖即位之后猜忌功臣,不能容人,别人就不举例了,就连郭崇韬这样的大臣都能被冤杀,当时君臣关系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李存勖对伶人有天然的好感,早在称帝之前,他就宠信一个叫做周匝的伶人,有一次河东军和后梁军打仗,周匝不幸被俘虏,但是被另外两个伶人陈俊和储德源给救了出来,李存勖非常开心,当即就要封赏陈储二人做刺史。

要封赏两个伶人做刺史,那简直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因为实际上就算是李存勖身边很多跟着他出生入死,立有大功的将领也没混上个刺史做,所以郭崇韬就和李存勖说,你这样整不对,你这样很不公平。

没想到李存勖的回答是:这的确是很不公平,但是我一定要封赏他们。

所以《资治通鉴》里记的很清楚:

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李存勖 后世画像)

军事集团对于李存勖这样宠信伶人的做法感到愤怒,感到难过,这无疑是为后来的兵变埋下了隐患。

灭梁之后,功业已建,李存勖对于伶人更是信赖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伶人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皇宫,甚至对士大夫们颐指气使,肆意训斥也是司空见惯之事。

御史大夫景进,就是伶人出身,这位可以说是伶人中的红人,伶官中的首官,他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对景进委以国事重任,君臣二人聊天,那都是密谈,没有三个人能知道。

试想一下,李存勖这个堪称是五代十国前期最耀眼的明星,没有之一的这种帝王,他为什么偏偏宠幸伶人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沙陀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李克用还比较注意后代的教育工作,李存勖接受过贵族教育,他精通音律和诗词,对戏曲艺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他爸爸当年让他学这些,目的是为陶冶情操,不至于让儿子变成文盲,谁知道李存勖学着学着,他就把自己的路给走歪了,开始沉溺于戏曲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本人更是常常参加演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李存勖其人,他对艺术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一般帝王,而直线和南唐李煜,北宋徽宗看齐,这就会导致他亲近同样热爱艺术的伶人,甚至视他们为知己。

一旦产生了“知己”的这种关系,君君臣臣的秩序就不复存在了,在这个后唐帝王的心里,整个天下除了“臣”的身份之外,又诞生了另外一种身份,那就是“朋友”。

只不过李存勖想不到,他交的朋友,没有相互帮助,反而都是狐朋狗友。

伶人之害,还只是一方面,李存勖对宦官也十分信任。

您想想后梁一朝,几乎就把宦官给斩尽杀绝了,宦官之害深刻的影响了大唐帝国的兴衰,庄宗却又把这种弊政给捡起来了。

灭梁之后,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前朝的宦官为自己所用,当时光是洛阳城里,宦官数量就近千人。

如果只是让这些宦官作为服侍自己的廉价或者无价劳动力也就算了,庄宗却好的不学,而是把这些宦官派到地方去做监军。

这个脑回路就很奇怪,因为总不能全天下的宦官都是张承业张居翰之流吧?实际上这些宦官,坏蛋居多。

他们到了地方之后,倚仗皇帝的权势,肆意干预军政,收拾地方将领,这把这些老将老帅给整的不轻,宦官们甚至还成了庄宗满足私欲而作恶的工具,一次,宦官奉朝廷的命令,在后唐各地一次性就掳掠强迫女性三千人,全都充实到了庄宗的后宫里,而且这些女性还不都是普通百姓,有很多都是军属,就是人家是后唐将士们的家属,但也不能幸免,以至于《资治通鉴》里多次出现这样的话:

军府之政皆监军决之,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藩镇皆愤怒。

看得出来,将士们都老难受,老愤怒了,都搁那憋着怒火呢。


(重用伶宦)

李存勖的军事水平,毋庸置疑,而且也不容置疑,他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可以说是浴血奋战,连攻连克,多少当世一流的名将在他的手下折戟沉沙,而且他还不是一个指挥型军事家,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身先士卒,搴旗斩将,亲当矢石,缔造了属于他自己独一无二的军事奇迹,可是也正因为他军事能力的一路领先,就导致了他政治方面的严重不足。

正如,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

李存勖适合乱世,如果一直是乱世,他可以一直英明神武下去,但是一旦战争结束,需要他治国了,他的短板就暴露了出来,这就好比一个人玩游戏,他能把最难的boss击败,但是返回新手村做一些管理任务的时候,他反而翻车了。

以军事胜利而建立的后唐,在李存勖执政时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治体系,用人是有问题的,因为皇帝所重用的不是伶人就是宦官,不是宦官,就是一些空有虚名而实际上没什么能力的高门士族,庄宗把人的身份背景,把一个人的出身看的太过重要了,他还有一些滥觞,肆意封赏,有一次他让两个手下摔跤,谁赢了就封赏给谁官职,感叹呐,这一幕和唐朝僖宗击球赌三川是何其相似?

李亚子难道还比不上唐僖宗么?他当然比得上,这个就连在死敌口中都是“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李存勖,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却快速的堕落。

烽火楼台次第新,秦时戍卒汉有今。

长江后浪推碑去,谁记前浪是旧臣。

非朕不明,非朕不公,常理人情,正道公心在这里,至尊之享,极乐之欢,也在这里...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2009

《新五代史》.欧阳修.中华书局.2015

贾亿宝.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文史月刊,2017

黄梦华.后唐庄宗李存勖人生轨迹考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